好事成双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好事成双小说 > 时光清浅-锦与萧 > 第13章 秘密

第13章 秘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东巷糕点铺铺子里,青山正在给客人打包过称,瞧见方锦茵秋菊主仆两人前后走了进来,连忙让其它小厮帮忙,自己上前招呼,将其领到内室。这时,李总管也走了近来,青山立即出去看着店铺。

锦茵见李总管进来,连忙起身行礼,“李总管,不知舅舅可否有信捎来?”

李总管拱手回礼,“方姑娘,前几日收到东家来信,您亲启,几日都未曾在方府附近见到您。又不敢冒然打扰。”转身走到另一间内室,取出信件,放在桌上,便带上门退了出去。

锦茵打开信笺,是舅舅的亲笔。

锦茵的双手渐渐抖了起来,眼泪夺眶而出……

秋菊看状,连忙抱着主子,“小姐,舅老爷信上怎么说?是出什么事了吗?”

锦茵泪眼盈盈,看着秋菊,只摇头,“先回侯府吧。”

原来——祖母之所以不喜欢她,是因为——因为祖父曾动过纳她母亲为妾的念头!

秋菊也惊住了,方太老爷?!

“当年我母亲随太婆婆来京都参加太史夫人的寿宴,在府里借住了半月有余,有一次在太史府里,被祖父瞧见了,便动了纳妾的念头,于是经常去太史府里打听我母亲的事情,想着法儿的见我母亲。当时,太婆婆和我母亲吓得一直躲在内宅不敢出来,太史夫人也帮着借口推脱,才得以保全名声;不知怎的,被祖母知道了,在太史府的内院找到了太婆婆和我母亲,连夜打发她们主仆回了荆州”。

“只是我母亲与父亲该有的缘分,与在荆州任职的父亲相识并嫁入荆州方家。只是自打嫁入荆州方家,我母亲便从不踏入京都半步。”

“那时已是知命年纪的方太老爷,竟然还想着纳妾!”秋菊气得重重放下旁边桌几上的茶杯,上前抱着主子安慰道,“小姐,我们还有少爷,将来少爷高中,告慰老爷夫人!”

锦茵点点头,“我想我母亲根本不想进方家祠堂,既然这样,我还不如把排位摆放在荆州老家,每年我回去祭拜双亲。”

原来祖母不惜动用皇太后的人情,祸害母亲不成,想着法子作贱她!

锦茵躺在内室拔步床上哭了好久,秋菊在外站着,这时候,不想让院里的其它人听到或看到主子的异样。

天色墨色渐浓,锦茵平静地走了出来。

“秋菊,你去帮我找一把小镰刀来。”

秋菊惶恐,声音都有哭声,“小姐,这是利器,不可——”

“我是用来做一件小物件献给太夫人,你只管拿来,我不会伤害自己,为了锦骞,我也会好好活下去。”

锦茵拿着一把小砍刀,到书房的附近,砍了一小枝青竹,又用刀削薄,做成一条条的细竹,再轻轻弯成圆形,固定后,用花茶浸泡……

又到柜子里找出之前在方府绣好的丝帕,一一挑选合适应景的花样,最后挑选样式最简单的一株向日葵,锦茵比了比尺寸,正合适。

一整天就在院里忙进忙出,直到掌灯时分,秋菊端着食盒进来,正好瞧见锦茵正在给扇子收尾工作,心中一喜,“小姐,奴婢好些年没瞧见您做扇面了?”

“这次回门,太夫人定是交代了吕总管,又是安排马车,又是随回门礼,我们虽无重礼回谢太夫人,亲手做些小物件,还不知道太夫人是否喜欢。”锦茵仔细检查着扇面,防止有刺毛。

见主子平复了许多,她上前附身低语,“小姐,奴婢瞧秋霜鬼鬼祟祟,是不是奴婢多心了?”

锦茵看了一眼外院,秋霜正在安排粗使婆子清扫院子,白容精于记账算术,秋霜想必就是传递这院里情况的吧。

“无妨,我们也没什么可藏的,以萧府的势力,想调查我,那不就是挑一只蚂蚁简单么,随她吧。”

次日清晨,锦茵来到太夫人的洱院,刚到抱厦,就听见里面小孩子的笑声传来,一跨进屋,便看到一个小粉球跑了过来,锦茵连忙搂着这位小粉球,拿出帕子擦了擦小孩子脸上的汗,捏了捏了他的小脸蛋,牵着孩子走了进去。

一进正厅,看到一位妇人坐一旁同太夫人闲聊着,小粉球被他的奶妈抱走到另一房间去玩了,锦茵朝两位福礼,道:“太夫人,早安。”

太夫人早就得了信,在方府定是受什么委屈,回来后关门哭了许久;现在瞧着,除了眼角有些淤黑,似乎瞧不出什么异样,这种能藏事沉稳的性子,她是很满意。

“这入夏几日了,天气也越来越热,妾身给太夫人绣了一副团扇,若不嫌粗鄙,看是否用得顺手?”锦茵笑着道。

秋菊将手里的团扇交给太夫人身边的吴妈妈,吴妈妈双手递到太夫人手上,她左右翻了看看,针法紧密,走线均匀,只是这图样,眉头一紧,道:“我都是老妇人了,怎么绣一些向日葵。”

萧氏走过去,也看了看团扇上的图样,色彩鲜明映入眼帘,

“嫂嫂,现在都时兴这样,这夏天用这些鲜艳的颜色衬着,更显年轻,看着都觉得活泛了些。”

太夫人轻轻扇了扇,轻巧,也不觉得累手……满意地点了点头,朝坐一侧的这位媳妇看了看,说道:

萧太夫人招锦茵过来,说道:“方姨娘,这是萧家姑母,特意来告诉我们,璟宣的表哥房周要去北营公差,问我们要不要捎带些什么给璟宣?”

姑母萧巧荞,萧家二小姐,老侯爷的嫡亲妹妹,萧家老太太生养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对这唯一的女儿,萧老太太极其疼爱,打小从四书五经到女红刺绣,都是严格调教,更是从不让她参与讨论外面的事事纷争。

及笄后,在哥哥老侯爷的牵线下,嫁到礼部侍郎刘府,做起了当家主母,把日子过得安稳淡然。

锦茵细细观察,萧家姑母,身上的深紫色直裰用五色金丝线绣着朝阳飞腾的五彩喜鹊,白色团碟百花内裙,风髻雾鬓斜插一字排开碧簪,对谁都甜甜一笑,不主动迎合,也不刻意疏远……

听萧太夫人这么介绍,两人对视一眼,萧家姑母眉眼一抬,太夫人用团扇挡着半脸,轻微点头,示意就是宫里那位指过来的妾室。

萧家姑母打量起站在一旁的方锦茵,瞧着她衣着淡雅,身着翠绿的细纱裙,外着一件小坎肩,发髻无其它样子,一支普通的银簪。

现如今,萧氏的大儿子刘房周高升至督察御史,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想必私底下送礼巴结的官人不在少数,但瞧着她今儿的打扮,与寻常妇人打扮无异,只是左手食指上戴的那凤纹红玉戒指十分醒目,看着价格不菲。

萧太夫人知道边关艰苦,特别是晚上,昼夜气温相差又大:“那就劳烦房周,我前些日子闲来无事时,准备了几身秋装和一件软坎肩,虽是正夏,想着路途遥远,过一两月,北方夜晚就骤冷,正想晚些时日托人送过去,房周大概什么时候起程北上?”

姑母萧氏放下茶盅,用绣帕虚掩了一下嘴角,“这点小事算什么麻烦,他兄弟俩打小就在一起混闹,到营州,还不得找个时间吃酒聚一下?”

督察御史可不是找时间吃酒这么简单打发,督查防务才是真的……

想到这,萧太夫人蹙眉,唏嘘道:“小时候,你家房周最喜欢跟着璟宣玩闹,如今,房周都升到督察御史了,现在找璟宣喝酒,还真不知道是不是好事。”

“嫂嫂,我家房周什么品性,你不知道?放心吧,房周说了就是走走过场。”

太夫人头疼这小姑子,太好糊弄了,房周那小子说什么,她都信,‘督查防务’,特别是边境要塞,怎么是走走过场呢。

小粉球从次间跑了出来,直扑到太夫人怀里,嘴角还占了一些黑色粉末,嚷嚷道:“舅奶奶,您府里的点心真好吃,我想天天吃!”

太夫人用绣帕擦了擦小粉球嘴角的粉末,捏了捏他的小鼻子,笑着道:“你就只想着舅奶奶家的点心,是吧?!”

萧家姑母问照顾小孙子的奶妈:“是什么点心呀?吃得满嘴多是黑呼呼地”

奶妈屈身回答:“回老夫人,是黑米糕。”

萧家姑母一听,朝太夫人的陪房吴妈妈问道:“吴妈,这点心是你做的?”

吴妈妈打进府就一直伺候太夫人,最熟悉太夫人的口味,厨艺最是了得,笑着答:“回姑太太的话,这是方姨娘亲手做的,前些日子,老太太觉得肠胃不舒服,眼睛有一些模糊,方姨娘知道后,昨日就做了一些黑米糕,拌上一些粉子,里面摸了一些蜂蜜,便可存放几日,这样每日吃上几个,肠胃就会舒畅些。”

萧家姑母转头看向一直静静站在一旁的女子,黑米的确是有开胃健脾、明目的功效,这糕点做的十分精细,看得出来用了很多心思。

“方姨娘,真是贴心人,又是绣蒲扇,又是做糕点。”刚来的时候,就听嫂嫂提及这些日子的种种,本以为是妾室投其所好,看来也有几分真心。

锦茵微曲福礼,含笑应道,“妾身在荆州时,母亲曾说:万物都是讲究阴阳平衡,我们身体也是如此,古书上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妾身知道太夫人一直早晚都会练拳,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通过适当运动,排除体内虚汗,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所以妾身想从食材上,让太夫人更好的调理内腑。”

太夫人听她说这么一溜,面带些困惑,最后点点头,心中赞许其教养,道:“想不到你母亲深知养身之道。”

进侯府也有一些时日,除了那日去了方府,就一直按规矩,每日晨昏定省,风雨无阻,不是做抓鱼炖鱼汤给她,就是送荷花插在案头花瓶里,要不就是送自己做的小零嘴,把她的日子都搅活起来了,每日早上都有点暗自好奇,今儿送什么。

“听秋霜说,你常常坐荷塘那亭子里看书,不知你在看什么类的典籍?”

“回太夫人,妾身刚开始看的是小书房里的摆放的那本《小山词》,后来二弟送了妾身一本《四域游记》,这几日就一直这些闲散杂记类。”

“宴几道诗集深婉细腻,语言清丽,适合小女子读。”萧家姑母怕嫂嫂不懂这不常熟悉的本子,连忙接上。

萧太夫人瞪了一眼这小姑子,“我知道,是我从璟宣的书房里找来这本诗集放在书厨里。”当时,房内空空,总不能什么都不放,便放些典籍装点,其实也是想观察她的一些习性。

白容秋霜经常传话,说这方姨娘喜欢这看,不是在亭子里看,就是在窗边的榻床上看……只是当时璟宣提及这本诗集,他曾说,佩服宴几道的才气,不受世俗约束,不慕势利,但诗集中过于婉约,他不怎么喜欢……

想到这,太夫人莞尔一笑,“那你觉得这宴几道写的这诗如何?”

锦茵低头抿嘴,有些犹豫,才慢慢开口,“妾身不敢隐瞒,宴几道的才气令人仰慕,活得自由洒脱,只是太过于柔细,相反,游记类,没有繁文绚烂的辞藻,但读起来让人有种深入其中的感觉,有种亲临感,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

萧太夫人一惊,愣神片刻,与璟宣有同样的看法,一位足不出户的女子,竟然也有这心于天地外的想法!

“我要带回去吃……我要回去……”小粉球也嚷嚷起来,跑到萧太夫人跟前,“我还要吃黑米饼饼。”

“好!我们丘哥儿这么爱吃,改天多做些给你送去,可好?”太夫人伸手捏了捏他的小脸。

锦茵自己妾室身份,不宜久留,请安后便起身告辞。

待锦茵离开后,太夫人看着小姑子萧氏那枚凤纹红玉戒指,“二妹,你手上这枚凤纹红玉戒指,一看就是极品红玉制成,这是打哪得来的宝贝?”

萧家姑母听嫂嫂这么说,微微得意的笑了起来,“嫂嫂,我也觉得这红玉成色不错,这是房周那小子,托熟人从一位跑货的商人那里买的。”

“房周这小子,他倒是跟这些跑南串北的商人走得近乎,整个京都城里,估计没有他不知道的买卖,给他一个督察的职也好,让他收收性子。”

太夫人戏谑道,靠在软榻上,喝了口茶,想到这喝的茶,便问一旁的吴妈妈:“刚才上来的是什么茶?与以往喝的有些不同”。

吴妈妈笑着道:“回太夫人,这是方姨娘前日送过来的。”

“她怎么知道这个茶叶的?”太夫人疑惑道。

吴妈妈走到榻旁的茶几旁,给太夫人和萧氏续添了一些茶水,回道:“方姨娘听说燕子街的茶坊里一种药茶,对明目极有效,便专程让她贴身丫鬟秋菊去那家茶坊买回来孝敬您的!”

萧家姑母一听,说道:“燕子街的茶坊,好像是太常夫人的苏州娘家开的,她娘家对茶叶有几分研究?改天我也瞧瞧,夏天喝些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