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成双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好事成双小说 > 秋归彩鸾 > 第150章 第一百五十回

第150章 第一百五十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记得你提过,一开始云寺丞对林制诰不怎么喜欢的,还很瞧不上?”穆阳回忆片刻,笑意便藏不住了。

“不错。”禇良点了点头,已然有几分信了。

“这不过你我之猜测,无论林清光什么用心,既是答应了她,便践诺吧。”穆阳却拐了回来,道:“若她们只是好友,你我私下议论非君子也;若真有可能如诚璋姐姐、郁离一般走到一起,难道你不替她们道一声喜?”

禇良便明了,笑道:“殿下说得是,今后相处,也绝不提及为妙。”

既是答应了,便全力待之,两人不再为林清光所求费神,而大典将至,穆阳也有诸般事宜要去应对,便趁此刻尚有闲暇,叮嘱她一二。

“那边的内官是柏安为首,他人不坏,宫中人多寡言,我不好明着让他照顾你,但请家令帮衬一二,不算难事。女官人数不多,你们会在一处。左右重点不在你们,守礼便是。”穆阳是细细考虑过了,又道:“大典之后,父皇会赐宴。那时候你想到我身边,还是和云熙她们一道自在些?”

禇良固然想陪在穆阳左右,但也知道穆阳的坐席应在皇帝眼前,她摇摇头道:“臣知殿下,殿下知臣。臣还是和云熙她们一道更好些。”

穆阳心里也明白如此最好,道:“也好。”

两人又说几句,便各自分开。

这几日,禇良多在家中安静读书,抽半日去陪陪田皖,恰有一日碰见陶灵,从这位太医口中得知,陈玥这半年将养不错,或许挨得过今年,也未可知。

禇良真心道了谢,又见她面带怅惘,随意问了问。

彼时陶灵道:“我是愁永嘉公主的脉案,肝郁久结于心,又无法纾解。”说了两句,她自觉有失,便住了口。

禇良对医书没什么涉猎,但也知晓皇帝因康王无嗣,着人去调理,甚至派了旁人入府,为永嘉护卫。

这些事在京都只掀起了些许涟漪,便被至日大典的风头盖过了。

“陶太医医术精湛,想来今后会有办法的。”禇良劝勉两句,送她出府,再转身回家。

叶清宁也在述职之后,赶来公主府。皇帝没多问什么,仿佛只是走了个流程,也只捡着法会上的事,让她细说。

“皇上对还有遗民的事很快慰,但也因此对那些罪臣更恨了些。”叶清宁捧着热茶碗,说话间很是唏嘘。

见她神色,穆阳便知皇帝没主动提春柳的事。她等了等,倏尔笑道:“叶都尉,恭喜了。”

叶清宁怔了怔,半晌后才恍然,带着喜不自禁,哈哈笑道:“殿下的动作真快!”

“本宫既然应了,自会寻机玉成。但早一日,春柳的准备更充分,这点本宫深知。”穆阳不想落个要挟的名声,提点了几句,便道:“大典自寅时起,一整日后,怕得深夜才散。本宫不多留都尉了,多做准备。大典后也不必急着上值。”

“是,臣心中有数,殿下待臣以诚,臣复如是!”叶清宁喝完茶,起身行礼而去。

而禇良在旁,目送她挺拔的背影走远,倏尔开口,道:“殿下,臣有种直觉,叶都尉会是我朝之名将。”

“她还年轻,但如她的岁数,世上名将不算少。”穆阳松下了腰杆,道:“便是女将,也有虞国公珠玉在前。况与她同时,还有位易国公景秀,亦是年少成名。”

“那位平叛而残的易国公?”禇良看多了传记,也知道这位天才惊艳。

“是。”穆阳叹息道:“我朝有诚璋姐姐,可她毕竟只打鲜奴。”

这话其实便是认了,赵诚璋如今还不如前朝的虞国公,那可是定国之人,用计打掉亚力舍几乎所有的青壮,围捉悍将铁青,重铸北境防线,在高句丽都城外驻京观,打断王族脊梁骨。如此神将,试问哪一国英主不想要?

“殿下年轻,我也不大。”禇良倏尔笑了笑,难得脱离了少年老成,意气风发道:“无论叶都尉,还是你我,自怨自艾是不成的。”

前辈如何是过去的事了,如今在世的是她们。穆阳觉着她所言甚是,也不禁露出笑颜,道:“不错,是我妄自菲薄,谁说吾等不行?”她站起身,脚步轻快,径直走出房门。

天空乌云密布,北风瑟瑟。禇良从内书房追出来,将冬衣给她披在肩头,又塞了个手炉,含笑道:“臣陪殿下走走?”

倏尔便是至日了。

盛阳长公主、梁王不在京都,皇帝便让赵王、康王主持。

这日起来,根本分不清黑夜亦或白天。皇帝用冷水激过脸面,柏简安静服侍他更衣,穿上肃穆庄重的衮服。

九闾宫上下灯火通明,待中门大开,皇帝御车在控鹤卫的簇拥护卫下,缓缓驶出。赵王、康王、穆阳公主三位随后,大臣们按爵位品级追随。

九闾宫至圜丘,这一路走来,天色大亮。皇帝自车中走下,神采奕奕,虎目含光。

祭祀天地、祭祀宗祠,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天子十二章衮服,在天降瑞雪中,也染了些许人间气息。皇帝抬眼望天,唇角带着若有似无的笑意,接过雪花,目睹化成晶莹的水滴,反握了感受着天地的一丝清凉。

这一瞬,穆阳在其后敏感察觉到了皇帝心境的变化。她不动声色,仍恭谨相随,却在暗暗思量,皇帝想了些什么。

赵王把身体藏进厚重的衮服里,他是最不耐这些事的,从前能躲则躲,皇帝也没怪罪过。今次本想请辞,皇帝却是差了叶清宁出宫,没有说教,只令他务必陪祭。赵王无奈,子时方过便得起身入宫奉迎,到了这会儿腹中饥馁,可除了忍耐毫无办法。

康王却是姿容最盛的,从皇帝身上的十二章挪开眼,瞧着自己下裳的绣藻、粉米、黼、黻四章,心中想的只是要将这九章衮服,唤作十二章。

女官们皆在东角,其中以林清光、叶清宁为首,其余则按品级列后。禇良身在其中,衣内是穆阳早早给她备着的软貂,才能在这样的天气里没手脚冰凉。

也不知站了多久,行了几次跪礼,才听得层层唱喏,伴驾回宫。

皇帝登车,片刻后柏简匆匆走过,宣召穆阳入车。赵王无所谓,仍骑马伴驾,康王有些守不住寒气,眯着眼目送穆阳的身影消失,才道:“三哥,父皇没叫你,也没叫我。”

“这有什么?六妹妹打小就是这么陪着父皇的。”赵王随口答了,心中亦是浑不在意,正是御车开拔,他脚尖一动,驭马跟了上去。

康王自知没赵王那般强健的体魄,悻悻叹息,由控鹤扶着上车。他接过永嘉递上的手炉,道:“六妹妹还没答复我!”

永嘉猜若按穆阳的性子,定要顶回个不疼不痒的钉子,康王在此事上自己要去犯愚,她没来得及劝,自是作罢。

“虽有大典压着了,可这服制之事,还是会起风波。殿下如今要紧的,是如何抉择。”永嘉看似提点,实则是没有观点,全在康王一念之间。

可康王便喜欢这样的话,如此显得他能拿定主意。康王将手藏进狐皮子的手筒中,道:“父皇这件事急躁了些,按你的来,绝不至于此!可父皇今年,有些一意孤行。我几次劝谏,皆是无功而返。”

他闭上眼想起事,永嘉侧着脸,倏尔道:“为国之君,要有自己的主意。观皇上近年作为,与群臣一致自是君臣相谐;反之,无论如何都是皇上办成了。”

康王睁开眼,若有所悟。他静静望着永嘉,半晌后道:“王妃总能一语说中本王的心之所系。”

他要让皇帝认为,他能成一国之君,便要展露出不一样的才能品行。是以服制一事,康王几次谏言,虽让皇帝有些不耐烦,但他还是寻觅机会说着自己的态度——君王该有的态度,百折不挠。

永嘉目的已成,自是住口。康王却起柔心,轻声道:“我知道,宋丰到府上你不喜欢,但这是父皇对你我的考验。王府里没什么,父皇要派人来,就来吧。”

而他和柴希玄相见,总是极为隐秘,不怕被查。

永嘉低眉,她烦恼的不是宋丰,一个校尉,即便不能收为己用,也有的是办法应付。她烦恼的是那位陶灵陶太医,年岁不大,却是杏林高手,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你真不喜欢,待开了春,我去求肯父皇,将她赶出去。”康王弯下腰,头也低着,是示弱的姿态。

永嘉便道:“我与殿下同心,倒是不怕查。可父皇没差人去赵王府中,偏偏……”

康王本带着笑意的眸子凝了一瞬,慢悠悠坐回去,道:“父皇的手段,唉。”

永嘉琢磨了一些时日,觉得此刻时机已至,便道:“殿下,即便不纳侧妃,也该选几个侍妾了……”

“不!”康王的话音大了些,道:“你知道我为你是遣散姬妾一人不留的!”

这些旧事,永嘉自然记得。她有她的谋划,何况对康王无甚情深,自不介意,便低声道:“殿下待妾的情,妾都知道。可殿下无子嗣!便是父皇心中偏了殿下,这也是要害!殿下不能因此小事而不计较得失。”

“此事不必再提!”康王的态度却很明朗,道:“陶灵不是在为你调理么?我们总会有孩子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