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成双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好事成双小说 > 被师尊清理门户后 > 第207章 谢氏掌执(一)

第207章 谢氏掌执(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即使这位谢氏当家人如今一副憔悴衰朽的形容,但毕竟从前也曾经历大型战役几十次,杀敌无数,以累累战功而承袭武定君之位,是真正踏过尸山血海走出来的视人命如草芥的人物。

兼且几十年来掌着世家之首的谢氏,在朝堂的刀光剑影中搏杀许久,至今统领永安嫡系和灵尘旁系上万族人,号令数十万兵马,可谓位高权重。

没有表情的时候,他一身铁血肃杀之意和眼瞳中浓烈的煞气依然分毫不减,彷如一柄即将出鞘的刀。

谢煜双手放在扶手上,端肃而坐,一贯威势凛然的声嗓听不出什么情绪,不疾不徐地道:“敢问凤先生,舍侄如今是什么状况?可还有——治愈的希望?”

凤不归慢慢道:“在下不想瞒你。重珩眼下仍在疗愈阶段,但现在到了哪一步,最终将如何,没有任何人能说清楚。”

“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都有可能。更可能,是随机恢复到中间的某个程度,碌碌无为,平凡一生。尽人事听天命而已,谢掌执不必抱太大希望。”

武定君默然坐了片刻,略一点头:“谢某已知。打扰了,凤先生安歇。”

他居然起身就打算离开。凤曦若有所觉,碧色眼瞳中光芒闪动。

谢煜身为掌执,部分至关重要的家族绝密,他甚至是唯一的知情者。谢氏先祖谢女灵与末代人皇凤烨的种种,血祭往生域主宰,侄子很可能是带着前世记忆重活,装傻外逃改变家族命运等等事宜,他自然也最清楚。

当年所谓寻访高人不过托词,他也并未着人将谢重珩直接交到那位根本不存在的“高人”手上。此番眼见本该是装傻的侄子成了真傻,又突然冒出来个“师尊”,却什么经过都不问,甚至不问一声事情进展如何。这反应无论如何说不上正常。

再者,这是今生的谢煜一脉与他初识。但于凤曦而言,却是第七次轮回的交集。

虽说每一世回谢氏府的细节不尽相同,然而确实每一次,这个手握重权的男人都有着与年龄和修为严重不符的衰朽之态,且似乎都彻底忘了当初送走侄子的真正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堂而皇之以“凤不归”之名现身,而不惧被谢煜察觉本来身份。但如果这一世对方记得所有,也不过修改一下记忆而已。

从前凤曦对身边的人和事一概漠不关心,就连对谢重珩都是抱着看戏的态度,冷眼旁观他如何家国难全,死不瞑目。纵然是凡人王朝一人之下的重臣,在他看来也不过区区蝼蚁,因此从未想过要查探清楚这其中有什么具体缘由。

凡人对记忆动手脚的功法本就只有寥寥几种,且无一例外地会严重伤及魂魄。半妖慢吞吞地出声阻止:“谢掌执且留步。你就不好奇问一句,在下的来历?”

谢煜眉峰微微一动,反问:“凤先生难道不是灵尘不问世事的隐士高人?”

“谢某早前在灵尘作战多年,曾机缘巧合知晓先生的存在。舍侄病重,幸而果然寻得先生,又蒙出手救治。无论结果如何,谢某一家也感念凤先生的恩义。”

他言语表情毫无破绽,就仿佛果然是打心底认为事实确然如此。

凤不归懒得浪费时间再问,索性将整个房间直接定住,过去仔细查探他的脉象,以验证自己的猜测。

其实根本无需花什么心思。堪堪运转妖力,他就察觉对方修为大减,体虚气弱,根基受损,是走火入魔与魂魄受损双重伤害所致。

他再进一步查探,很容易就查知了根源何在。

这位谢掌执在送走谢重珩后,为了彻底掩盖侄子离开永安的真相,不惜以无相心经硬生生剜去了相关记忆,并千万遍地记住虚构的经过,直到将之刻印在脑海中,自己都深信不疑。

虽说人的记忆依附于神识而存在,情感才是由魂魄而生,然而重要记忆必然催生情感,情感也必然与记忆关联。二者相辅相成。

谢煜强行毁去那段真实记忆,同时也会将其对应的情感一并剔除,导致魂魄有所损伤。身体最开始尚且看不出什么异常,内里却渐渐虚耗又难以被察觉,且凡人没有办法可以逆转。

这才是他不足百二十岁,本该正值壮年,却提前急速衰老至如今这副中年模样的真正原因。

他要竭尽全力护着谢重珩,护着家族传说中重活一世知晓未来、可以更改谢氏结局的那个人,那点希望。

有族中无数前辈进入往生域构建血祭法阵的牺牲在前,有种种迹象都应验了传说的侄子在后,说明未来的谢氏阖族很可能都已经死绝。到谢煜这里,已经根本没有止步的余地。

纵然这种事情在外人看起来多么荒唐,纵然做出送走侄子的决定需要顶着欺君、违制的压力,押上整个嫡系,他权衡再三,也必须舍弃一切去赌这一把。

无相心经之害,伤及魂魄,至少减寿三成。于寿数本就有限的凡人而言,是绝对称得上巨大的牺牲——甚至很可能连凤北宸都不会想到,以谢煜的地位和权势,竟敢对自己下这种狠手。

凤曦莫名就想起行宫之围前拘禁谢重珩时,他告诉他的:凡人虽然弱小如蝼蚁,却也总有自己认为应该坚守的东西,甚至不会用简单的利益得失去衡量。哪怕天下人都认为不合算,但只要他认为值当,便是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也绝不放弃。

凤炎一族如此,宁氏如此,谢氏依然如此。

也许正是因为人皇一族深谙种种人性,自从凤烨当年挑中谢女灵为元后,他布下的这个万世之局开始运转,就已经无可阻挡。纵然后面有人察觉他真正的目的,然而所有牵连其中的人,都已经没有了停止或者逃离的可能。

凤曦收了妖力,递过去一张药方,缓声道:“在下观谢掌执似乎受过重伤,根基有损,想必也曾多方设法修复,只是收效甚微。”

“此方可温养魂魄,延年益寿,在下来得仓促,权以此为拜会之礼。谢掌执也大可放心,既是小徒亲人,在下自然不会害你。”

哪怕从前与他们相处六世,谢煜一家于他而言,与路边一棵草、一粒砂并无区别。他静静地旁观着他们一步步踏进深渊,走向死亡,不起丝毫波澜,更从没有想过要介入他们的因果。

直到今日,凤曦也从来没有办法理解所谓亲人所谓亲情。但这些人是谢重珩最后的至亲。这一次,他愿意尝试一下,在他们难以更改的命运中多少施以援手。

他不想他的小七将来恢复一些记忆和心智后,因此而伤心痛苦。纵然这只是无数可能中,最缥缈的一种。

一石激起千层浪。谢重珩归来的消息彷如长了翅膀,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永安权贵圈。虽说他后来痴傻离开多年,毕竟是曾经的谢氏下一任掌执,自小名头力压同辈,很难不引人注意。

有一段时间,各方势力对谢氏府和其间诸人的监视严密如网。

虽说府中自有重重护卫和隔绝外界窥探的法阵,别有用心的人很难临时混进去,然而外出之时几乎时刻处在隐蔽而未知的目光盯视之下,无论如何总不是令人愉快的感觉。

但他们还没有办法下手除掉这些暗探。

谢氏本就是六族之首,尤其为昭明帝所忌惮。定国西坊的宁氏嫡系出事后,碧血将士一年内全军覆没。剩下的兵四家中,谢氏掌控的兵力占比上升至边界六境近四成,整个王朝的两成多,实际负责着碧血、灵尘两境的防御。

兼且万藏无兵,大昭四成疆域可谓尽在手中,更显得突兀,简直就是个活靶子。掌执谢煜严令嫡系子弟务必低调谦和,谨言慎行,绝不允许在外惹事,以免给人留下把柄。

武定君父子略作安排,探子们打探到的消息都是:谢重珩已经治疗到一定程度,需要回到家里休养,做最后的关键恢复。

前后吻合,几乎挑不出问题。

那段时间,正好赶上兄弟俩的亲姑母,谢煜与谢焕嫡亲妹妹谢荧的生辰。为平衡各方,稳固权势,大昭帝王的后宫历来都有六族嫡系选送的贵女。谢荧正是一早就被家族定了要入宫的谢氏嫡女,如今尊为淑贵妃。

奉了帝王允准近亲探贺的旨意,谢重珣亲自押送着贺礼进了内宫。

他一则事务繁忙,二则外男不便久留,三则见姑母身体抱恙,不是很有精神,于是略坐了一会,告知谢重珩回归的事,好让她宽心养着。又话了些家常,他就起身告退。

途经一丛葱茏翠竹时,恰逢昭明帝自曲径前方拐弯处而来。

帝王平常在内宫并不会大摆仪仗,仅只乘着一架肩舆,一身常服,未着冠冕。周围也只略随了几名宫宦侍卫,别无卤薄,想必是去淑贵妃处的。

此时再要避开已经来不及了,谢重珣只得让在一旁。

谢氏子弟的正装都偏好深色。因是觐见贵妃,又是恭贺尊长,他今日一身极为正式、庄肃的玄色夏时礼服,朱锦绲边。衣袍上同色丝线刺绣出隐约的纹路,外罩一层黑纱氅衣。

衣料轻薄垂坠,质感极佳,勾勒出他一身流畅线条,精实又优雅。

如谢重珣这样尊崇的身份,又是朝中重臣,寻常见了帝王也无需跪拜,只是恭敬地躬身行礼。但见他凌然立在修竹下,墨发高束,剑眉杏眼,说不出的英挺俊朗。

昭明帝免了他的礼,居高临下,蓦地对那道身影生出一丝诡异的熟悉之感,不由多看了他低垂的眉目一眼,方才不紧不慢地道:“谢卿已经见过淑贵妃了?”

谢重珣恭声道:“是。臣正要回去禀报家父,淑贵妃娘娘只是偶染微恙,也好叫尊长安心。”

昭明帝道了声“谢卿韬略立于朝,孝悌以持家,堪为臣属典范”,径直走了。

走出几步开外,他忽然一抬手,肩舆即刻停住。

他转过头,天生阴鸷的目光毒蛇一般,隔着稀疏修竹望着青年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片刻,队伍调转身形,回了文德殿。

近身内宦遵照他的示意,从书架暗格中取出两张纸,却不敢偷窥一眼,只高举过头顶,躬身呈上。

帝王取在手中。一张只画了一双眉眼,浓眉锋利如剑,杏眼明亮如星,杀气四溢,英武非凡。

另一张却是断魂楼的暗探前些时日才新画的谢重珩的画像,跟他堂兄面容轮廓略有接近,只是双眉柔和得多,眼睛也是又煞又魅的丹凤眼,正是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形象。

昭明帝只略一扫过,就将那傻子的画像丢在一边,却将眼睛那张拿在手里仔细看着,略深的鹰目中神色莫测。

那个近乎从天而降般出现在行宫中,孤身单刃也敢悍然对上无数叛军的黑衣青年黑巾蒙面。今日的谢重珣也是一身黑衣,恍惚间竟令他依稀感觉那双眼睛连同身形都似曾相识。

谢重珣是世家之首的谢氏的下一任掌执,又是大昭朝堂最重要的两部之一的兵部中,仅次于司武令的四名副令之一,才能卓著,同辈中出类拔萃的人物。昭明帝并非不知道如此重要的臣属的模样。正因为见的时候多了,反倒没什么特别的印象。

兼且行宫之围时,谢氏这位嫡子只可能在永安,绝不可能会出现在几千里之外的飞星原。从前他根本没往这上面去想。

方才曲径狭窄,又相逢得猝不及防,两人距离前所未有地近,瞧得也十分清晰。但纵然心生怀疑,昭明帝盯了画像许久,始终不确定与记忆中的人究竟有几分相似。又或者,单纯只是自己想多了。

好在除了他之外,还有人近距离见过那人。比如说,曾经跟那人交过手的长宁府城守将,陆锦绣。

他召来暗卫,即刻将谢重珣和那双眼睛的画像秘密送往长宁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