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两人已经到家,说话不必遮遮掩掩,韩霖也没有避而不谈,老老实实将自己今天遇到的事情。
如今的公社黑市一分为二,韩霖为了安全,还是去了之前熟悉的黑市。
但是进去之后便觉得有些不对劲,里面的人不少,但是有些看起来根本不像是来买卖东西的。
因此一进去,韩霖便提高了警惕。
韩霖以前在黑市中混过,自然有相熟的人手。
他不准备在黑市里久留,找熟人出手金瓜子是最迅速的。
但是奈何走到之前的地方,相熟的人并不在,韩霖心中更觉得不对劲。
他还在琢磨,就听到不远处有乱七八糟的奔跑声音。
韩霖不愿意惹麻烦,当下跳过墙头,准备利用小路逃跑。
结果没想到自己刚从墙头跳下来,另外有一个公文包也跟着从天而降,正好落到韩霖手跟前。
韩霖最开始并不知道包里是什么东西,但东西都到了手边,韩霖也没有放过。
一直到走出黑市的地界,韩霖才打开公文包看了一眼,发现竟然全都是票证。
离开黑市的地界之后,韩霖并没有走远,而是在一旁观察黑市的动静。
跟着韩霖身后跑出来的其实还有其他人,但是那些人没有韩霖的胆子大,跑出黑市地界之后,头也不回地离开。
只剩下韩霖还在旁边观察。
韩霖等了十几分钟,就看到有几个带着红袖章的人,压着三个人走了出来。
那三个人韩霖并不认识,但看样子应该是黑市原本的头目。
这边黑市闹腾了一通,韩霖索性去了另外一边的黑市。
虽说黑市一分为二,但实际上两个地方距离并不远。
没几分钟的功夫,韩霖就走到了。
这边的黑市是一个宅子的后巷,需要先进宅子,才能进入后巷。
原本宅子的大门会有两个守门的,宅子的侧门会有一条缝,稍微推一推也能进去。
只是侧门的进入需要运气。
但是这次显然也是不同的。
宅子大门没有人守着,宅子里面也毫无动静。
韩霖没再进去,而是再次在外面耐心等着,看到从里面跑出来两个瘸着腿的人之后,才再次从黑市离开。
“这次是捡漏,但是之后黑市怕是不能去了。”韩霖说完又重新低头整理这些票据。
这是韩霖第一次见到这么齐全的票证,除了常见的粮票,肉票,工业券之外,还有自行车票,电视机票,缝纫机票和收音机的票证。
“这个票证贩子这次可是亏大了。”不说电视机和收音机,一辆自行车在百货大楼卖一百二十元,一张自行车票在黑市也至少能卖到一百元。
而这堆票证里,自行车票有五张,电视机票有一张,缝纫机和收音机各有三张。
如果转手将这些票证出掉,手上就会多不少钱,但显然这件事情目前并不适合出手。
“公社的黑市这么乱,也不知道县城那边怎么样。”
两人去了一趟县城,虽然有些慌乱和忙碌,但是一路上也听到了别的消息。
不仅是公社的一把手换了,连带着县城的一把手也是上面重新调来的人。
“听说县城的一把手,之前是下放的,如今反而高升了。”家里没有旁人,但韩霖说这些话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压低声音。
杨黛挑了挑眉头,这个消息她倒是没有听说。
这几年各种干部下乡改造的人不少,就连黄庄大队都有几个,住在牛棚,每天干着最脏最累的活,每隔几天就要在大队游行一圈。
而这些人下来改造这么些年,还没有一个能回城的。
现在这个县长能在改造之后回城,并且立刻成为一把手,身后肯定有人。
这样的想法在韩霖和杨黛的脑海中逛了一圈,夫妻俩最终还是选择熄灭蜡烛,翻身睡觉。
毕竟县长什么的,距离两人还是太远了。
两人现在的追求,还只是在生活水平线上挣扎。
晚上睡得晚,早上自然也不可能早起。
吃过早饭之后,两人才去韩家还自行车。
韩母见到两人,难免又念叨了一通,希望两人好好上工。
但杨黛是真的不喜欢上工,好在她婚前也大差不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她油盐不进,韩母也没有办法。
韩父倒是将韩霖再次留了下来,他希望韩霖能够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日后不至于饿死。
“县城的化工厂最近准备盖新宿舍楼,你这几天多跟着我去房管科走动走动。”韩父一脸严肃,但看向韩霖的时候,多了几分耐心。
韩霖点头答应了,和房管科打交道,总比在田里赚工分划算。
韩霖和杨黛两人其实都是一样的想法,只在黄庄大队赚工分时不划算的。
想要在这个时代,光明正大过上好日子,去当工人才是最划算的。
如此家里买东西便不用遮遮掩掩。
但是城里招工轻易不会招到乡下,同县城的房管科打交道反而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杨黛从韩家离开,自己则去了小学。
今天是小学老师招聘公示的日子,杨黛虽然知道自己没戏,但是依旧想要去看看。
杨黛到学校的时候,公示牌前围了很多人。
小学老师一共只招两个人,因此最终的结果公示,名字写的很大。
虽然前面很多人围着,但杨黛还是一眼就看见了。
排在第一个的是之前试课的时候就闹出很大轰动的祝庆国,而第二个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夏子清。
夏子清不是黄庄大队的人,而是去年刚来的知青。
大家围绕在名单前争论,争论的点也大都在夏子清身上。
在名单出来前,不仅杨黛觉得知青完全没有可能,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
黄庄大队的小学扩招,如今不只黄庄大队的学生,还有隔壁几个大队的学生。
因此招收老师的时候,也会考虑周围大队,但知青是绝无可能的。
结果现在知青竟然当了大队小学的老师,自然有很多人不服气。
而校长也十分强硬,认为夏子清是个好苗子,是个好老师,大队的人不能用以前的眼光看待知青。
“知青们的户口已经迁到了黄庄大队,那就是黄庄大队的人。”校长在黄庄大队很有威望,他站出来为夏子清说话,还扯上了户口。
大家即便是心中还有意见,但也只能被迫接受。
杨黛站的远一点,勉勉强强看了场闹剧,准备跟着人群离开,去往杨家。
杨父帮忙落定的工作,杨黛是不准备去的,家和万事兴,她已经不是原来的杨黛,自然要比原来更有分寸。
“杨黛。”身后传来声音。
杨黛原以为会是自己的死对头兼准二嫂王立夏。
转过头却发现自己猜错了,叫住自己的人,竟然是毫无交集的知青夏子清。
“杨黛同志你好,我叫夏子清,很高兴认识你。”夏子清伸出手,同杨黛握手。
“我听说杨黛同志给报纸投稿了,希望杨黛同志心想事成。”夏子清脸上的笑意很浓,看起来也十分真诚。
杨黛虽然搞不清楚夏子清为什么要主动同她打招呼。
但是对方热络,自己肯定不能冷着脸。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
夏子清倒是很快将自己的来历说个清楚。
来自沪市大城市的知青,家里都是工人,只是兄妹四人,注定要有一个下乡,夏子清便主动请缨下乡。
夏子清说话不急不缓,杨黛倒是同人聊得很感兴趣。
但是依旧对夏子清的示好摸不着头脑。
杨黛仔细回忆了一圈,依旧不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东西,是值得夏子清赏识的。
但有人主动交好,对自己坏透的名声也是一种帮助,杨黛没必要将这件事情往外推。
杨黛回杨家的时候,杨家只有杨母在。
“我听说咱们大队准备从公社引进拖拉机,到时候肯定是需要拖拉机手的,你回去让韩霖准备准备。”
当拖拉机手,肯定要比在田里赚工分强。
“你和韩霖说说这件事情,回去再找找你公公,趁着拖拉机的事情还没人知道,你们早点将这个事情落定下来。”杨母神神秘秘的,虽然说的只是计划,但是心中已经打算好了。
毕竟拖拉机这事情,最初的牵头打听消息,其实还有点杨父的功劳。
而韩家那边,韩家老大是小队的会计,韩父自己也和大队长交好。
两方共同出力,只要韩霖不上赶着丢人,拖拉机手肯定是跑不了的。
韩霖成了大队的拖拉机手,比下田清闲,名声也能好点。
到时候自己女儿也在公社上班,夫妻俩的日子可算是起来了。
她这个当亲妈的以后就不用日日操心。
杨黛这次回来,就是想通杨母说工作的事情。
这工作她是真的不能要。
杨黛刚张口说起这件事,门外便传来了喊声。
“杨黛,杨黛,你家来人了,你快回去看看。”
“对方还开着拖拉机呢,真威风!”
传话的人来得快也去得快。
杨黛想到了昨天送去医院的人,没想到这才一天的功夫,对方竟然出院了。
杨黛快步走回家。
杨母听到拖拉机三个字,自然也不甘落后,一时间黄庄大队的人都朝着杨黛家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