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如何惶恐,对宫中的元春都没什么卵用。元春进宫和封妃本就是政治上的权衡,贾府如今却将她作为救命稻草,可谓孤注一掷。
说贾家有危机感吧,贾家上下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睡了几十年的大觉;若说没什么危机感吧,他们却懂得未雨绸缪,在元春微恙之际,开始考虑探春能否成为下一支潜力股。
薛家曾经也想走元春这样的路,搭上贵人的顺风车,去冲击未来的无限可能。可惜薛家差了贾家老大一截,即便各处塞银子也没搞到保送名额,退而求其次才相中宝玉。
王夫人是元春封妃的既得利益者,身为皇妃生母,每个月都能进宫与娘娘叙话,这样的殊荣谁能有?亲生的都在为府里增光添彩,探春这个庶出的自然也逃不过为家族做贡献的命运。探春在怡红院群芳夜宴的时候抽中了必得贵婿的杏花签,被众人好一阵调笑。这本事闺阁女儿闲来无事的游戏,只因作者刻意安排,便有了些宿命的意思。
探春自身品貌才学性格都带着飒然之风,即便混在众多出色的姐妹中也毫不逊色。在家天下的封建时代,这样的姑娘拿来跟重量级人脉联姻最好不过。只可惜探春没能跟元春一样,托生在太太肚子里,偏是个庶女,那联姻对象就需要细细琢磨。
王夫人还没合计出个所以然,就接连收到噩耗。先是元春病逝,再有王子腾暴毙,即便不是阴谋论者,都察觉出此中不详。彼时,北静王巡边,保龄侯外任,其余跟贾家有旧的勋贵们噤若寒蝉。
贾府的兵荒马乱无需多述,府里的空气都透着紧张和沉闷。贾家的小姐妹们跟宫中的娘娘并不如宝玉那般亲近,却多少也知道贾府的荣辱与她息息相关,如今娘娘仙去,她们也多了一层忧愁。
王夫人和贾母肉眼可见地失了精气神,凤姐和贾琏尽力维持着贾家这个庞大的空架子,已然力不从心。
被王子腾一路保荐的贾雨村失了靠山,转瞬落马,薛蟠的案子也被揭发,早被官府锁拿入狱,只待秋后处决。薛姨妈曾经信赖的王家和贾家自顾不暇,再无余力斡旋。
南安郡王兵败被俘之事传到京中时,保龄侯任满归京,王喜凤也从贾府搬回史家待嫁。朝廷诸事王喜凤虽然接触不到,但多年时政学习及追剧经验还是让她对朝廷动向能有个基本判断。兵败的后续无非那么几种发展,而这些都归顶门立户执掌权柄的男人们头痛。
王喜凤从史家一片风平浪静大致能推测出神武将军冯家应该未牵连到此次风波。至于后续上头如何调兵遣将去参战或者和谈,谁也无法预料。
南安郡王一事被摆到台面的时候王喜凤已经有了预感。探春被南安太妃认作义女,不日便和亲的消息传到史家,最先被震惊的是保龄侯。
史家虽然一直致力于与四王八公这些勋贵们做切割,可史公留下的烙印及四大家族的纠葛尚在,护官符上所说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还真不是唬人的。保龄侯想做双保险,但一脚踏两船也容易侧翻。如今朝廷风云变幻,真不能怪他草木皆兵。
贾府与南岸郡王府的大动作自然不符合史家力图低调发育的风格,但亦无可奈何。
王喜凤不是宫斗型选手,也没有蛔虫的功能,但她多少能察觉到保龄侯夫人近期的不愉快。能让她被迁怒的,也就贾家那些事了。无所谓,她这种很快就出门子的姑娘,不客气的说,养兵千日,好处就在眼前,谁能拿她怎么样?
许多醉心解密红楼的专家及混子们都推测过史湘云的结局,既然是薄命司十二钗,肯定没啥好结局。这些个猜想,不是清贫守寡就是落入风尘,命如蝼蚁,惨不忍闻。
世上没有白给的舒服。系统总不是送她来度假的,心理准备这种东西,做的多了也就习惯了。无论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她从来不将希望寄托在旁人身上。这么些年的学习和熏陶,总不能是白学的。
当家主母不想你出门的时候,理由还真的挺多。诸如备嫁诸事繁琐,要准备孝敬长辈的针线,打赏的荷包,还要学习为人媳该了解的各种宗族祭祀礼仪规矩及夫家谱系等相对私密的东西。
王喜凤去不了贾府,只派翠缕替她跑了一趟,与探春道别。翠缕回来,细数了府中状况,又提起宝玉依稀正在议亲。
王夫人和贾母围绕宝玉展开的各种争斗已是众人皆知的秘密,王喜凤不问都知道如今府内下人们对宝玉的婚事都在蛐蛐些啥。这些人磕了这么些年CP,早就有了一定的认知,如今婚事被摆上台面,于谁都是新的谈资。可无论谁是宝二奶奶,都抵不过命运的安排。神仙谈恋爱,凡人凑什么热闹?
待嫁的日子不能说是枯燥,主要是琐事太多。哪怕身边有丫鬟嬷嬷帮忙,可许多东西不是需要她亲自动手,就是需要她拍板或者检查,不免有些烦乱。
这主要也是她在这方面真没太多经验。毕竟是侯府大小姐,嫁到神武将军府,婚礼规格及繁复程度都不同以往。从史家的重视程度中也能看出冯家的状况。史家连贾家都要做切割,却想交好冯家,那冯家必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好处。
冯紫英其人,交游甚广,他虽与宝玉薛蟠等人结交,却既不似宝玉不知世事,也不似薛蟠不学无术,反倒是人情练达,为人处世很有章法。他是很典型的正经勋贵子弟,学了些功夫在身上,少年热血,平日也没少跟人打架。只家中老头子管教严格,闯了几次祸,得了教训,渐渐也收了那横冲直撞的脾气。
史家和冯家的联姻,其实都是出于留后手的考量。至于两个作为纽带的年轻人会否合得来,倒在其次。谁不是这么盲婚哑嫁过来的?
保龄侯夫人身边的嬷嬷自然是一顿猛夸,只差明着说这个夫君是史家千挑万选的,样样出挑,史家对她已经是仁至义尽,以后千万不能当白眼狼,嫁了人就不顾娘家。
PUA的话术哪个打工人不耳熟能详?王喜凤一边默默点头,一边从嬷嬷的话里抠细节。她既然肩负着这么重大的联姻使命,那婚姻前期的日子应该不至于太难。
贾家和史家倒了另说。
贾薛两家的婚事进度比史冯两家还快。王喜凤依然不得出门,让周嬷嬷跑了一趟给薛宝钗添妆,又给宝玉送了份贺礼。周嬷嬷相较于翠缕,精明的不是一点半点。即便在贾府搞到不少二手消息,也能闭紧了嘴,若非姑娘问起,绝不多说一句。
绛珠仙子魂归太虚是早晚的事,到了后期,连林黛玉自己都发现明明很想哭,眼泪却越来越少,这真不是事先设定好的程序?只因神赋予了她情感,泪便有感而发。泪尽人亡不过是按揭期满。
只神瑛侍者依然浑浑噩噩,宝玉蒙尘,须待将它携入红尘之人来渡他。
宝玉大婚,黛玉病逝,探春远嫁,大观园剩下李纨母子和一心向佛的惜春,加上本就出家的妙玉。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死的死,散的散,曾经童话幻梦般的大观园竟似一座吃人的堡垒,葬送了无数人的一生。
或者,元春封妃建造大观园之始,便是吃人的开始。贾家欢欢喜喜接住了这块毒饼,迫不及待引颈就戮。
史家的喜事办得中规中矩,主打一个不出差错。王喜凤离开这座并没有多少归属感的府邸,去开启新的地图。
跟弃武从文却一门纨绔的贾家不同,神武将军冯唐是个实权将军,长子冯紫英更是子承父志,被他时时带在身边教导,在小一辈的武勋子侄中算的上妥妥的青年才俊。若非史湘云自幼被荣国公夫人教导,身上串联着史家和贾家,恐怕也难觅到这样的夫婿。
生活在哪里其实对王喜凤来说没有太大分别。古代女子大多数时间都是留在房里,从史家到冯家,不过是晨昏定省的时候换一拨人彼此寒暄客气。
她的顶头上司,也就是将军夫人光看面相并不出挑,跟许多社交场上见过的太太别无二致。王喜凤从不小看任何一个古人,尤其是身居高位的古人。在这里,不多几个心眼子,真的是被卖了还替人数钱。
两人并不是第一次见面,其实初印象早就不记得了。这次作为一家人的见面,依然没啥特别的印象。结两姓之好总不能一上来就内斗,日久见人心吧。
神武将军家眷不多,府邸也无法跟百年荣耀的宁荣二府及保龄侯府相较。同样是武勋,神武将军府更纯粹些,大大的校场,小小的花园,规整的院落,失于精巧,却疏朗开阔。这是一座与以往王喜凤的印象全不相同的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