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成双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好事成双小说 > 学医救不了十二钗 > 第162章 枯木逢春

第162章 枯木逢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群入住大观园的小客人王喜凤自认为已经挺熟悉了。几乎每个人的人生她都体验过,中间的某些细节或许有偏差,可底色应该是没有走样的。

妙玉的经历对涉世未深的姑娘们而言,可算的上有些话本子的意味。这些聚在一起的姑娘,在出身际遇上或多或少都带这些悲剧色彩,多少能有些情感上的共鸣。

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宝钗父死兄无能,虽有母亲相伴,也是寄人篱下;迎春作为大房的姑娘,有父母等同于无,养在二房,同样是寄人篱下;惜春更不用提,父母等同于无,兄嫂不闻不问,幸得贾母怜惜,抱回府抚养。

探春倒是荣国府二房的正经主子,可生活在妻妾相争的夹缝中,姨娘兄弟个顶个的会扯后腿,冷暖自知。

这些美貌与才华并举的小姑娘们深知社交礼仪,并没有打探个人隐私的冲动。她们好奇的不是她的身世或者人生经历,而是好奇她是个怎样的人。一个样貌出众才华满腹的出家人,这可是她们从没见过的新鲜啊!

王喜凤招待这些小姑娘并不用有太多热情。你当她们是寻常香客,那便是寻常香客。毕竟是第一次正经上门来访,她们愿意听一些佛理故事,或者对占卜感兴趣,都不是什么大事。

人和人之间,其实只需要一个照面,就能知道是否投契。

妙玉自有一股冷傲,对同样带着清冷气质的老乡林姑娘自然有天然的好感。宝钗能得妙玉青眼自然是靠她的人格魅力。迎春向来不爱交际,沉默居多。惜春看淡亲缘,以为入了佛门便能六根清净,不为世俗声名所扰。故而,一向对谁都很平淡的她,看到妙玉这样的出家人,竟有种惺惺相惜之感。

这些姑娘们倒还好,结交起来都能很好地把握分寸,也不会招人眼。只宝玉不是个按理出牌的,对姑娘家总多出几分宽容。即便惹了他不痛快,自己也能把自己哄好。旁人可以通过疏淡客气远了来往,到宝玉头上根本行不通。少不得栊翠庵的常客得算他一个。

小范围开了次贾府小辈见面会,王喜凤便进入了不问世事状态。

栊翠庵人口简单,除了每日早晚课,王喜凤日日钻研她的周易,各种卦象手稿。若是拿给她一本高数,估计她也能兴高采烈地刷题找感觉,力求重塑世界观,在科学和玄学之间达到平衡。

此外,许久不曾有涉猎的医书也可以重新捡起来了。

从宁国府贾敬可知,道家从来不缺热爱炼丹搞化学实验的先驱。妙玉随师父入佛门,学的独门绝技却是道家的推演之术,那一箱箱的收藏中也少不了跟医学相关的东西。她并非想从西医跳槽成中医,只是想对这门流传千年的医学理论有个基本了解。能在某些时刻用的上最好,用不上也算丰富精神生活。

春日里,园子里正是一派生机勃勃,繁花似锦。少男少女们更愿意在这个时节四处走动,看风景也好,就着好风景看书弹琴,或者品茶斗棋,每日都有不一样的乐趣。栊翠庵里经了一冬的草木也出显出大片深深浅浅的绿来。业余喝茶小憩时,王喜凤就爱隔着窗调换一下视野,这活力满满又不喧闹的颜色对视力很友好。

佛堂对于除惜春之外的任何人来说,大概都不是一个想日常造访之所。

要说惜春同学啥时候起的避世之心,前有亲父常年居于道观,后有一起陪伴长大的迎春沉迷太上感应篇,她不喜没见过几面的父亲,对道观没好感,想入佛门,也说得通。以前吧,她还愁没有门路,如今栊翠庵里现成的师父,她可不就成了常客?

惜春年纪虽小,却也知道她堂堂宁国府的小姐要光明正大地出家并没有那么容易。即便她想,妙玉也不可能冒着得罪贾府的风险接纳她。想想看,才入贾府不久,就拐带贾府小姐出家,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砸自己的饭碗吗?

惜春想来想去,决定徐徐图之。谁家女眷里没有佛教信众?譬如王夫人,长年累月吃斋念佛,出家大可不必。路要一步步走,女眷信佛比比皆是,她出不去,在闺房中吃斋念佛亦是修行。

王喜凤早料到惜春会来。这个一心想逃避世情的小姑娘,在贾府没啥存在感,性子却异常执拗。她自己戴发修行,也不可能劝诫这位小小信众少沉迷佛法。那不是打自己脸嘛!可她实在不想给小孩子当陪聊,万一聊久了有了感情,再想保持距离拒绝她的请求就难了。

还好,小学生年纪的惜春还挺好忽悠。正所谓修行贵在修心,她一介出家人不也入了贾府?一心向佛又何必执着于外在形式?与其拘泥于形式,不如锻炼内心。

至于这位小朋友如何锻炼内心,就不在她的管辖范围内了。如今也没什么系统的入门教材,全靠个人觉悟。而且,这小姑娘又不是真信佛,不过是拿它作为逃避的借口罢了,真犯不着操心太过。

平静的日子过着容易不知岁月。尤其是王喜凤是带着探究心理去了解一些她从未涉足过的领域,简直是动力无穷。而卦象这个东西变数极大,能上下求索的范围太广,还真没有研究一阵就失了乐趣的忧伤。

作为出家人的另一种好处是打扮清淡简约,束缚感少了大半。闲暇时,她也爱在院子里走一走,那些肆意生长的枝条该修剪的也让人修一修。栊翠庵人口本就不多,草木太过繁盛容易造成阴盛阳衰,更招蛇虫鼠蚁,不如尽早做些规划,打理得清爽些。

这日,王喜凤依然兢兢业业地cos一名沉迷推演的神棍,却迎来了一位眼睛哭成桃子的客人。根据她丰富的红楼经验,再恰到好处地掐算一把,哇哦,赵姨娘又开始兴风作浪了。

前些日子凤姐给各处送暹罗国的茶叶,栊翠庵也得了一份,这人情也的确该还上。林黛玉上门,也正是为了此事。作为深闺少女,看着宝玉和凤姐这么突然之间中了邪似的性命难保,她除了祈福,抄经,别无他法。哪怕在她看来妙玉所学推演之术必定不及府里头请来的那些有名望的大师,可再小的希望也是希望。

王喜凤自然理解这种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无非是想听到一个自己愿意接受的可能性。就如西医里的安慰剂一般,药理上没啥用,心理上却能极好地安抚情绪。她知道这回宝玉姐弟俩定能逢凶化吉,那一僧一道必不会让补天石就这么白来人间一趟。

可她更知低调的重要性,一旦旁人觉得她算的准,一股脑都来问,先不提她的能力能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会不会惹出祸事来,光是想着可能出现的各种应酬就很影响她享受平静的隐居生活。亏本买卖谁乐意做啊?

在招待林姑娘喝茶的间隙,她已然权衡好利弊。既然是神棍,自然有一套神棍专用的含糊大法,话不能说绝。

正如许多人求签,那些签文也都是云山雾罩让人难以捉摸,这才需要法师解签。而解签完全是因人而异,意思是:同一道签,不同的人抽中,解出来的结果各有不同。毕竟人和人的气场本就各不相同,谁和谁能拥有完全相同的人生?

王喜凤虽早有定论,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她严格按照所学要点,兢兢业业起卦,几经周折,只得“枯木逢春”四字。这几个字一出,便是连解释都省了。

“我经验尚浅,只能卜问到此。林姑娘随意听罢,切莫外传。今日权当你我就地论佛,再无其他。”

林黛玉初初是病急乱投医,得了不知真假的一句话,心里稍稍平复了些许,便也能理解王喜凤的立场。

这种大事府里怎么可能没人献计献策?太医游医佛家道家,但凡有可能挽回两条生命的可能性,都有人在行动。跟王喜凤持相同见解的同行也有不少,当然,大部分都是摇摇头建议众人节哀。不然,贾政也不会吩咐悄悄准备后事。

林黛玉回了潇湘馆,紫鹃见姑娘比出门时候稍微精神些,只当妙玉师傅对她进行了开解劝慰,服侍着姑娘喝药敷眼睛,不在话下。

王喜凤本以为还会有其他热心人来找她,结果从头至尾只得林姑娘一人上门。她细想片刻便知端底。遇到大事,话事人想不起她这样的小鱼小虾。边缘人物哪怕知道她这个人,在不了解她的本事之前也不敢贸然问卜。万一结果不好,岂不是给自己添堵?

而且,谁敢保证妙玉能卖这样的面子?这些日子,王喜凤已然将自己清高孤傲的人设立得深入人心。平日里更是山门紧闭,据说每日都在闭关修行,并不见客。小一辈的哥儿姐儿上门都要先下帖子,架子摆得够够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