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宫禁地,只要不去争风吃醋,一心向善,生活是会风平浪静、无所之忧的。李季兰本来就是一个潇洒人生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又是以管理宫廷文化为己任的实干家,虽是尊贵的娘娘身份,但自由奔放的性格与宽松的环境,还是能无拘无束的参与社会活动。
在一次宫廷宴会中,李季兰认识了一个名叫朱泚的人。此人就是代宗朝末期“弑主夺位”的卢龙节度使,现官职太尉,地位显赫,也是一个致闲洒脱之人。
“李娘娘万福,在下朱泚。”宫宴进行中,朱泚起身拜谒李季兰。
“朱大人!就是写出‘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朱泚大人?细腻温馨,柔情万种。”
“正是下官。那是年轻进仕时的拙作,哪能与娘娘《八至》等诗文相提并论?”朱泚恭维着李季兰:“娘娘的诗篇极负哲学,说尽人间极致,读后使人深思且怅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明至暗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这是李季兰在经历了世事沧桑,与各种人□□往的感悟,说尽了人间真实,道出了生活无奈,悟出了千百年来哲学家们没能说出的至理名言。从此朱李二人相互交往,诗歌唱和,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朱泚为唐朝名将,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战功。后在卢龙节度使李怀仙手下任“牙兵”统领,深得兵将拥戴。再后来李怀仙被身边之人杀害,拥立朱泚为节度使并上报朝廷。此时的代宗对藩镇割据已经毫无辖制之力,一切都交给宦官去管理,就连军队的监督统领也是由宦官代为执行。朝廷同意了朱泚的禀奏,他由一个牙将迅速升任为一方大员,地位和权力自然不能让皇帝小觑。
朱泚是一个功于心计的人。此时大唐的劲敌不是北方的匈奴和回纥,而是青藏高原陇西之地的吐蕃。他们在每年秋天马肥兵壮之时,就要东来侵扰边境,烧杀抢夺。为了抵御这样无休无止的侵略,朝廷都要调派其他地方兵马,严防死守,京西的凉州、凤翔和泾源等道州是防御重点。长年累月难以消除的边疆秋天战况,被人们戏称为“秋防”。
朱泚主动请缨,带兵千里迢迢来到泾源,而把东北的卢龙交给他的弟弟朱滔来留守。此时已经是德宗时代。
“爱卿行为堪称表率,甚合朕意。自安禄山等叛乱之后,河朔之军难以为朝廷所用,今日爱卿主动为朕分忧,朕不负卿。”德宗随即发诏将凤翔、泾源和陇右节度使,一并让其担任,同时加封为中书令和太傅太尉,享受着一品大员的待遇。
这么多岗位和职责,一并给予朱泚,这也了给他一番惊吓。在历史和现实中,皇帝给予的责任越重要,加封的官职越复杂,就越能证明对他的警觉之心越严重,干不好会立马被贬,做得好待功成之日,就是他的死期。
朱泚很聪明,即接受了岗位,又申请长住京都,不离开德宗的视线。这让德宗很是满意,马上赏赐府邸、赐爵郡王。虽如此,朱泚也是在提心吊胆生活着,因为他陪伴的是猜忌之心很重的帝王。而德宗担心的是范阳重镇,现在是在他的弟弟朱滔控制之下,兄弟两人一东一西两个“藩镇”,也着实让德宗难以安心。
朱泚无奈为了自保,申请解甲归田,在京城内享受清闲。自然德宗又赏宅邸,又赐食邑,心头之患总算解决了一半。
就是此时,朱泚与李季兰相识相交了。
德宗坐上皇位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他不效法他的老爸代宗,对藩镇只有忍耐而被天下嗤笑。他要先从“削藩”开始,整顿朝纲,树立皇威,“削藩之战”拉开了序幕。
恰在此时,朔方三镇之一的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逝,他的儿子李维岳,也要效法其它两镇的继承方式,自任节度使,德宗自然驳回了请求。于是李维岳联络山东淄青和山南东道节度使,一起发起了对朝廷的战争。德宗的“削藩之战”正是打响。
不料战端开启一发不可收拾,速战速决变成了拉锯战,一时间朝廷与藩镇,藩镇与藩镇互殴一片,一直把战争打成混战局面。此时的淮西和荆南节度使,看到朝廷的羸弱,也开始背叛了对朝廷,形势让德宗李适很是头疼。
“陛下,不能对那些有二心的藩镇过于仁慈,必须调遣兵力予以打击。”此时的宰相是卢杞,他迎合德宗意图,主张先行“削藩”,把德宗忽悠得激情澎湃。
“眼下还能从哪里调来将士?愿爱卿筹划。”德宗无奈问道。
“陛下,可以调遣京西诸道节度使的牙兵,去到淮西和荆南平叛,路途虽然遥远,只要给予重赏必能大功告成。”卢杞说。
一心想要“削藩”的德宗,此前在这位歪点子颇多的宰相辅佐下,开始了各方面的战争准备。既然战争就需钱财,那就加大全国房产税、商人所得税,白酒茶叶税等税收。更有绝妙的办法,是开办“宫市”和“五坊”,为皇帝聚敛财富,让天下百姓在死亡线上垂死挣扎。而朝廷的战备物资,很快充盈。
为有效敛财,为战争做准备,德宗还大兴“送礼”之风,每一级官员都要向上级“送礼”,自然受礼最多的还是皇帝自己。送礼又分为年礼、月礼和日礼,并与政绩挂钩。由此,送礼之风公开流行,其状态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由此朝廷的财政积累很是雄厚,皇宫内库堆满了金银财宝。
现在,采纳卢杞的建议,用重赏激励将士远征参战,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德宗诏命泾源节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将士奔赴数千里外,东去江陵、襄阳与叛军作战,言明有重金奖赏。五千将士出发时,各自带领着兄弟姊妹,准备到京城领取奖赏,自己可以轻装上阵,视死如归。当这些怀揣着发财之梦的官兵,开进京郊停留时,德宗派出宦官吐突承璀等官员们,却用粗茶淡饭、残羹冷炙让将士享用,自然引起了众人的不满和怨恨。
“皇宫内金银财宝堆积如山,朝廷中山珍海味到处抛洒,却让咱们来吃这些猪狗用的食物。大家反正都是为了发财去拼命,不如杀进皇宫夺来财物各自回乡罢了”。
在别有用心者的鼓动下,而那些原本就是穷苦身份的将士也有这样想法,一声呐喊,大军真的就直接向不远处的大明宫冲去。此时长安城守军本来不多,这些暴动将士很容易攻破。又是宦官吐突承璀和卢杞一帮人,急忙簇拥着德宗李适逃出了长安,退守京都西北角的奉天。
把皇帝吓走了,也把皇宫洗劫一空,又将不少的皇家人员给予绞杀,那以后该怎么办呢?姚令言面对眼前的“烫手山芋”,也是抓狂起来。好在有身边人醍醐灌顶:“何不请出原来的老首长朱泚大人,主持局面呢?”
此时已经顺应德宗心思的朱泚,赋闲在家。就这样他半推半就、稀里糊涂坐上了大明宫皇位,并立国号为“大秦”。原来的唐朝官员,不得已转变成了大秦的“伪”官。
都是为了生计,活着才是硬道理。
自然给朱皇帝道贺的有之,沉默的有之,反抗而死的也有之。而身为一个诗家和文艺工作者的李季兰,对这位知交颇深的朋友,没有道贺也不会反抗,而是用一首诗句“闻道乾坤再含育,生灵何处不逍遥”,进行了明确规劝提醒:要以天下为重,以苍生福祉为重。
在经过近一年的所谓“勤王”、“靖难”内战后,在韦皋等众将士浴血奋战中,朱泚叛军被消灭,德宗又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大明宫延英殿。然而,德宗没有反思什么,而是急着清算那些为伪政权效力的官员,自然李季兰也在被清算之列。
“因为你对叛乱首领朱泚的赞扬,才让他有胆量建立秦国做起了皇帝。”在大明宫延英殿上,德宗这样对李季兰说。
“三郎,我也是没有办法回避,他们让每一个来不及逃跑的官员,写出自己的效忠表文。我也只能写出规劝的诗句,提醒他们以天下为重,以苍生为念!”她回应道。
“李娘娘虽然向叛军写的是两句诗文,但较之那些写“效忠表”的官员更为恶劣,影响更是深刻。鉴于其身份和影响力,不严惩不足以儆效尤。望陛下察之。”吐突承璀提醒德宗。
此时朝堂上,每一个官员都噤若寒蝉,都知道这是德宗要杀鸡儆猴,辩解也是无益的。而李季兰也只有自己为自己辩护了。
“太常卿严大人被虏后写的‘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能被陛下理解而原宥,贱妾写的《陷贼后寄夫》,陛下就不能理解,非要至我于死地?”
在京城陷落的将近一年内,那些被圈虏的朝廷官员行动,受到限制和监视,李季兰也在其中。她只能深藏在后宫禁苑,期待终有一日德宗能靖难回朝。可在这个伪朝廷的监管之下,无法表达真实心愿,她只能用诗歌来发泄愤懑与期待。
日日青山上,何曾见故夫。
古诗浑漫语,教妾采蘼芜。
李季兰以平常妻子的口吻,写出思念丈夫的心情。并用《上山采蘼芜》的古诗,引导出《古艳歌》中“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物不如新,人不如故”的表述,来表达对德宗的思念与牵挂。而这一切,都没能打消德宗对她投靠朱泚的怀疑,坚持要从身边最亲近的人开刀,杀鸡儆猴。一个毫无靠山的柔弱女子,以“失身贼廷”为借口,就这样在延英殿上被活活棒杀。只有她旷达而艳情的诗歌,在民间流传。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这位文采飞扬的姐姐,就这样被冤杀了吗?后来再没有正义之人为她翻案纠错吗?”薛涛听完段文昌的讲述,愤怒而激动的问道。
“傻丫头!在那个勾心斗角的大殿里,没有背景没有后援,是难以立足的。李季兰是圣人召唤去的,反倒又是被圣人冤杀的。你记着,高处不胜寒。”段文昌说后,薛涛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