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成双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好事成双小说 > 中国远征军优秀参谋小林 > 第93章 奢侈

第93章 奢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林安站在巨大的作战地图前,双手抱臂,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红蓝色箭头,像是在试图拼凑一副更完整的图景。斯图尔特站在她旁边,双手插在口袋里,随意地倚靠在桌沿,似乎对她的沉默感到好奇。

“你在想什么?”他歪头看她,语气轻快,“比前线的地图复杂多了吧?”

林安没回应,视线落在苏德战场,那片铺满红色的地方。斯图尔特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扬了扬眉,“哦,斯大林格勒。”

“这里的战报怎么说?”她开口,语气平静。

斯图尔特耸了耸肩,“参谋部的评估不太乐观,认为苏联很难再撑太久。德军推进得很深,苏联人的损失触目惊心,如果他们熬不过这个冬天——”他用指挥棒点了点地图上莫斯科的方向,“德国人就能腾出手来,到时候,整个欧洲都会变天。”

林安的目光没有离开那片红色,她轻轻地说:“可他们会撑过去。”

斯图尔特侧过头,略带兴趣地看着她,“哦?你这么肯定?”

“冬天会杀死德国人,”林安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个无需争辩的事实,“就像拿破仑的军队一样。”

斯图尔特轻笑了一声,“有趣的看法,华盛顿这边可不是这么想的。”他说完,又看了眼地图,“不管怎样,至少今年冬天苏联人还能挡住德军,我们暂时不用担心希特勒的兵力转向。”

林安点了点头,继续往地图南边看去,北非战场的标记吸引了她的目光。

“北非呢?”她问。

斯图尔特翻开桌上一份报告,眼睛扫过几行文字,“英军在阿拉曼打赢了,蒙哥马利把隆美尔逼退,可德国人在突尼斯顽抗,战事还没结束。”他合上文件,“这里很快就会成为我们的主战场,毕竟欧洲战役还得从北非打起。”

林安盯着地图上的突尼斯,若有所思地开口:“如果北非战事拖得太久,中国战区可能得不到增援。英国人在缅甸就背叛了我们一次。”

斯图尔特耸了耸肩,“这可不一定。只要我们能在这里速战速决,军队就能腾出来。”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战争真的能按照计划书上的预期进行。

林安没有接话,视线向东移动,落在太平洋战区那片零散的岛屿上。她翻开一份战报,眉头微微蹙起。

“瓜岛……”她低声念了一句。

“你听说过?”斯图尔特有些惊讶地看她。

“当然。”林安翻动着战报,“这里是什么情况?”

斯图尔特脸色变得有些凝重,他伸手指了指地图上瓜岛的位置,语气也不再随意,“这场战斗比预想的要惨烈。我们的损失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要大得多,海军还算勉强守住了补给线,但陆军在岛上苦战,日军的增援一波接一波,局势还不明朗。这里主要是海军的战斗。”

“损失大吗?”她问。

斯图尔特没马上回答,他看着她,似乎在衡量她的问题是否有必要回答。但最终,他还是开口了:“陆战一师的伤亡很惨重,有些部队几乎打光了。”他顿了一下,补充道:“但好消息是,日军的补给情况更糟,他们的运输线承受着巨大压力。”

林安点点头,翻着战报,淡淡地说道:“瓜岛上的日本师团都是从中国大陆调过去的,曾经和我们作战过的部队。”

“是啊。”斯图尔特抱起胳膊,“你们为什么不牵制住他们?”

林安一愣,随即盯着他微微皱眉,“陆战一师什么装备,中国军队什么装备?再说,已经牵制了70%,我们又不能钻到日本参谋本部里叫他们别打了。”

她凑到斯图尔特面前,“你不会是畏战吧?”

“去去,”斯图尔特摆摆手,“我开个玩笑。”

林安嗤笑了一声,摇了摇头,继续往地图上的大西洋看去。

“那这里呢?”她的目光停在那片深蓝色的海域上。

斯图尔特的表情微微阴沉了一些,“糟透了。”他语气里第一次带上了些疲惫,“我们在改进护航系统,但德国人的潜艇战术仍然非常有效,商船队损失严重。补给线一旦崩溃,欧洲的战局就会受到巨大影响。”

“前途一片灰暗啊……”林安抱着胳膊站在地图前,语气却听不出任何沮丧。

1942年10月,二战最吃劲的时候。此时的世界,像是一座即将崩塌的钢铁桥梁,每一个战场都在苦苦支撑,每一块拼图都被血肉填满。此刻去为中国战区争取更多资源,显然是极难的——太平洋战场在苦战,北非仍在僵持,苏联看起来几乎是要亡国。

而此刻的中印缅战区反倒是相对平静的那一个,也就意味着,在华盛顿的战争资源分配表里,它的优先级几乎被挤到了最后。

她很清楚,现阶段中国战区能得到的,只有北非战场漏出来的残羹冷炙——讨厌的英国人。

但是她知道一切很快就会迎来转机。苏联不会崩溃,他们会在斯大林格勒扭转战局。北非会胜利,突尼斯终将落入盟军之手。瓜岛也将属于美国,美军的太平洋反攻将拉开序幕。

战场当前的形势不足以支撑中国战区的优先级——她不能靠“当下的战局”去争取资源,只能从战后战略分配入手。如果现在能获得一个承诺,一个中国战区在胜利之后将与其他战区平等对待的承诺,那么,即使此刻暂时退让,几个月后,当欧洲、北非和太平洋的胜利接踵而至,中国也必须接收与当初这些战区同等规格的装备。

哪怕只有苏德战场的50%,不,甚至10%。想一想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她收回思绪,转头看向斯图尔特,话锋一转,像是随意地问道:

“斯图尔特少校,你知道现在美国的军工产能如何吗?”

斯图尔特被她跳跃式的思维弄得一愣,但还是条件反射地回答:“军工?增长得比所有人预想的都快。1940年我们还在扩建工厂,现在光是福特公司一个月就能生产几百架战机,通用和克莱斯勒的坦克下线速度也在飙升。”

他顿了一下,眯起眼看她,“你问这个做什么?”

林安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轻轻扬起眉梢,重复了一遍,“一个月几百架?”

——整个中国上空的飞机,目前不过四百架。

斯图尔特被她的语气带出了一丝疑惑,“是啊,福特的流水线效率极高,比我们最初的预测还快。”

林安走到地图前,快速的点出北非战场的人数和装备、欧洲战场的人数和装备、以及太平洋战场上的——她只算陆军的。

斯图尔特微微眯起眼,饶有兴趣地看着她的动作。

几分钟后,林安在笔记本上迅速划出一组数字——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榴弹炮、山炮……这些都是美军陆军标准配置的常规装备,她按照自己对美械师配置的理解,计算出了当前美军的装备消耗总量。

她原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可当最终的数字跃然纸上时,她仍然微微怔了一下。

这个数字,过于震撼。

比她想象的还要巨大,比她想象的还要奢侈。

她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第五军的装备状况——那个号称是中国唯一全美械化的部队——装甲团里配置了39辆战车。

她心里泛起一丝苦涩。可是她没有流露出来,只是决定回去要告诉宋美龄。

林安微笑着向斯图尔特展示笔记本,“大概是这个数字,对不对?”

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榴弹炮、山炮……斯图尔特的眼睛睁大了,“你怎么算的这么快?”

林安耸耸肩,“magic”。

“差不多。”斯图尔特有些迟疑,“但是北非战场上的人数还要再多一些。”

她现在已经不去想什么承诺了——只要给我们百分之一……哪怕只要给我们百分之一。

“你知道吗,我们参加缅甸战役的部队所收到的所有美援是12门山炮。”她说。

一向具有爱国精神并且时刻准备对盟友据理力争的斯图尔特好像被谁掐住了脖子,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驻印军不会是这样了。”

——————

注:

美国生产能力一览:

步枪(M1加兰德):1942年单年生产约 500,000 支;

轻重机枪(勃朗宁M1919、M2重机枪):年产 50,000 门以上;

迫击炮(60mm, 81mm):年产 10,000 门以上;

榴弹炮(105mm, 155mm):年产数千门;

坦克(M3、M4雪曼):1942年生产了约 24,000 辆,到1943年,这一数字会翻倍;

飞机(P-40、P-51、B-17等):1942年美国生产了47,836架飞机,到1943年这一数字将超过80,000架。

中国装备一览:

步枪:许多部队仍在使用1910年左右的毛瑟步枪或汉阳造步枪,部分部队如第五军装备了中正式。

轻重机枪:中国军队标准连队可能只有少量捷克式轻机枪,而美国一个排可能配备多挺M1919;

迫击炮:极度短缺,仅部分中央军精锐配备;

榴弹炮、山炮:整个中国军队的火炮总量远低于一个美军集团军的装备;

坦克:中国几乎没有装甲部队,唯一配备美式坦克的部队(第五军)只有39辆战车,与美军成千上万辆的M4雪曼根本无法相比;

战机:依赖飞虎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