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结束三日后。
宋美龄约她在中央公园边上的寓所小会。林安推门而入时,宋美龄正坐在窗边,手中拿着一封信,眼角余光瞥见她,抬头微笑:“坐吧,听证会你答得不错。”
林安微微点头:“夫人过奖了。”
宋美龄将信搁在一边,略微正了正姿态:“你这些日子听证、见报人、跑军方,还能抽空回访飞虎队家属,我都看在眼里。”
她轻轻顿了一下:“不过你今天找我,想说的不止是工作总结吧?”
林安一笑:“确实是有几个建议,想请夫人参考。”
“我想从空军讲起。”林安开门见山,“您是中国空军的创始人,也是空军的名誉总司令。因此,空军一直是您关心的议题,也是我的本职工作。”她先小小地拍了一记马屁。
她从文件夹里抽出两页草稿纸,递了过去,宋美龄接过,一眼扫去,神情果然变了几分专注。
“美军正在考虑增加对中国空军的直接支援。预计会有至少五百架新飞机抵达中国。以目前我国的飞行学员的数量看,远远不足。而美国人不会永远留着这些飞机战后带回去——他们迟早要留下一部分。我们可以做的,就是让我们的学员在这期间尽可能熟练,哪怕现在只是副驾驶,只要飞够了小时数,将来可以很顺利的拥有五百到一千架的空军部队。”
宋美龄点点头,眼中已带了几分兴致:“继续。”
“第二件事,是关于FAC。”林安语气一转,“我的连队目前编制中女性超过三分之一。这不是刻意的结果,而是因为她们真的能胜任。观察、换算、传达、判断——很多理工科出身的大学女生在这方面表现得比军校男生还好。”
宋美龄微微挑眉,似乎对这个比例感到惊讶。
林安继续:“我建议把FAC连的招募渠道,正式纳入大学预备军官体系。特别是女生,直接从大学工科系里选拔,比从部队和军校里选拔的效果好很多。可以试点,不必强推。”
宋美龄若有所思地放下茶杯:“你这话让我想起了我在卫理公会时带过的女学生——确实,数学能力极强,逻辑训练也比一般中学毕业的男生扎实。”
林安慢慢说:“我还想加一个提议。也许……我们也可以试点女飞行员。”
宋美龄一顿,目光霍地亮了起来。
“只是起一个小头,”林安补充,“不必战斗编制。运输机、教练机、医疗转运机,哪怕是仅做教练和辅助飞行,也可以作为女性参军的新象征。”
她补充说:“这并非突发奇想,如今美国也在试点女飞行员编制——Women Airforce Service Pilots,WASP项目,您可能听说过。今年,美国陆军航空军司令因男飞行员紧缺,正式批准女飞参训。提案人是飞行员Jacqueline Cochran。”
宋美龄的眼神中有一瞬发亮:“我当然听说过她。”
她慢慢将茶杯搁下,似乎陷入回忆:“我在埃莉诺·罗斯福的客厅里见过她。短发、低声、但态度极坚定。当时她刚刚说服军方试行WASP,还带来了几张训练照。”
宋美龄定定地看着林安,“我非常佩服她。她做到了我以为没人能做到的事。”
她忽地轻笑:“其实那时我就动过念头——在中国试一批女飞行员。但一直没有抓手,也没有合适的人才。妇女战地服务会能做的,多是保育、救护、运输、洗衣、缝纫……没一个人有飞行背景,更没人敢提要上天。”
宋美龄看着她,眼神里有一层光:“你比我那时还敢想。”
她顿了顿,语气忽然郑重起来:“你知道我最欣赏你什么吗?不是你在战场上的勇气,也不是你在战争部的报告——而是你在组建FAC连的时候,居然允许女生加入,而且你居然守住了这个比例。“
“这是政治智慧!”宋美龄说。
林安抿唇,心头泛起一阵从未有过的悸动。不仅仅是被看见,更是志同道合的冲动。
这一刻,她第一次在宋美龄身上,看到一种几乎狂热的激情——不是政治手腕的冷静铺陈,不是大后方的精致演出,而是真正在意女性能否在这个国家留下名字的近乎执念的激动。
她想也许宋美龄确实是一个很奢侈的第一夫人,奢侈得不合时宜的第一夫人,她对自己的相比于穷人的特权无知无觉,但是她们在为女性——也就是她们自己——争取更多政治权利的路上,是完全一致的。
就像她寄望于张妙妙能够成长起来一样,宋美龄也寄望于她能够成为一面旗帜。
宋美龄看向她:“这事你来抓,我放心。”
林安怔了一下:“我?”
“试点项目必须有人随时把握,”宋美龄语气笃定,“你的FAC经验、飞行理解、战场背景,再加上你这份心思,没人比你合适。”
“那我就当仁不让了。”林安笑着说。
宋美龄看着林安,眼神片刻微闪,忽然轻声说道:
“我十八岁刚到美国时,申请进卫斯理学院,许多教授对我说:‘你英文虽好,可我们不确定你适合科学课。’后来我考了微积分,得了全年级第一,他们才闭了嘴。”
她语调平静。
“你知道吗,我年轻时在中央执委会上,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是个女人,讲这些事干什么?’”她笑了笑,却并不温和,“连张学良都劝我‘别老搅进军队的事’。”
“可是现在,我比外交部长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她笑了笑,目光里没有一点点谦虚。
“我能做到的事,我就要做到。”她看着林安,“你很像我。”
林安看着这位第一夫人,她细细的眉毛温柔地弯着,眼睛里却透露着野心的光。林安再一次更深一层的领悟了为什么有人不喜欢宋美龄。因为一个女人,是不可以、也不应该成为一个政治动物、权力动物的。
是的,她们确实很像。
但林安的职场头脑适时地回归,领导说你像她可以,但是你真把自己与领导相提并论,可就太抖起来了。
她柔顺地一笑,很真心地说,“我何德何能与夫人相提并论呢?”
宋美龄笑了,看了她一眼,摇了摇头。
短暂的沉默后,林安开口:“夫人,还有件事。”
她略一迟疑:“我想,等这次访问结束后,不再写专栏。”
宋美龄没有立刻作声,只是看着她,像是等她继续解释。
“时间上确实难以兼顾,”林安说道,“而且……说实话,我不再认为自己能用写作来处理这些经历。”
宋美龄轻轻点头:“你这话,我并不惊讶。”
林安松了一口气。
“其实我早就猜到你迟早会停笔。”宋美龄缓缓道:“你的时间有限,很多事也需要代理给下属。凡事亲力亲为,是当不了领导的。”
”我只是希望你别直接丢掉这条线——你可以组个写作组,哪怕从幕后转做审稿人,帮我把关内容、定基调。你不是替谁写,而是守一条底线。”
林安想了想:“那我愿意。只要不必再每周强行交稿。”
宋美龄笑了:“你当然不必。”
空气里稍稍松弛了一点。林安收起文件,又顿了顿,低声说道:“还有一件事,我想征求您的意见。”
“嗯?”
“美国空军想邀请我去太平洋战区观察一次实战,重点是瓜岛战场的空地配合。正好我对美军海空军体系的实作情况也很好奇。”她的语气很平静,“我很想去,但担心魏德迈将军那边会有顾虑。”
宋美龄沉吟了一下,半开玩笑地笑道:“他舍不得你吧?”
林安点了点头,“魏将军已经好几次催我去印度,原计划是听证会之后就去兰姆加。”
宋美龄放下杯子,语气忽然变得干脆利落:“魏将军那里我来沟通。你不必担心。”
她回头看向林安:“你去瓜岛,结束之后——直接回重庆,到我身边来。”
林安怔了一下,宋美龄已继续说道:
“空军的事情、写作组的架构、甚至女飞行员试点……这摊子事太大,必须有人守着。你是我信得过的人。”
她戏谑地说,“我得想个法子把你留在我身边,不然就要被魏德迈抢走了。你要是去了印度,这些事情可就耽搁了。”
林安愣住了,没有接话。
————
回到酒店的房间,林安想了很多。
她一路走来,遇到了多个伯乐,而魏德迈,无疑是给了她最有力的托举的一个。是他在飞机上第一次听她的汇报时点头称赞,给了她作报告的机会。一步步把她送进了战争部。
而且她也深知,魏德迈也需要她。倒不是说她的战略思维有多么厉害,魏德迈身边的参谋多的很。而是魏德迈身边,没有对他讲全部真话、完全不从属于国府的中国人。
而宋美龄这儿,是另一个世界。宋美龄当然赏识她,需要她,给她提供舞台。
但是——
林安不是个小姑娘了,她两辈子的工作经验都告诉她选对领域的重要性。
宋美龄所提供的舞台:女性话题、空军、外交,全部依赖于军事。如果反攻缅甸不能成功,这一切都是无根之木,这三个领域都将走向失败。
她开始后悔了:她不应该跟宋美龄提瓜岛的。
林安开始写信,无论如何,她要取得魏德迈的谅解。
她真的很想去瓜岛看看,看看美日陆军的战斗,看看太平洋战场上的空地协同,还有航母海战。
但是如果魏德迈不同意——那她就不会去。
林安的思路清晰起来,她在心里轻声对宋美龄说了一句抱歉。她必须选择驻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