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知自己性格上诸多致命的缺陷,都与我的父母和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联。经过这场风波,我也彻底认清了他们的真实面目。所以,我决定摆脱这个家庭。今日柳笛也向我指出了这一点,而听了您的课,我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和决心。正如您所说,如果不想被环境影响与沾染,那就跳出污浊,跳出污浊亦需要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坚守。我相信您一定会给我勇气,让我坚守下去。只是,跳出之后呢?我的人生又该何去何从?我记得您曾对我说‘去你该去的地方,做你该做的事’。虽然那时您已去世,而我正陷入昏迷中,但我坚信这一定是您说的,一定!所以,我也相信,您一定也会用某种特殊的方式告诉我,哪里是我该去的地方,哪些是我该做的事,您说对吗?”
说完这些话,她依旧轻轻捧着那个小相框,痴痴地瞧了许久许久,才万般不舍地将它放回书桌的右上角。接着,她吹灭蜡烛,收起烛台,这时候才惊觉,那盏章老师亲手雕刻的灯塔模样的台灯,依旧亮着柔和的光,基座上那句“Know thyself”清晰可辨。在它一旁,安安静静地躺着那本《海天寄语》。纤纤怔了一下,这才想起,先前拿录音带的时候,自己随手把这本书放在了这里,这么久竟一直都没注意到。于是,她伸手拿起这本书,预备把它放回小书柜上。
可是,刚打开书柜的门,不知是一股怎样奇妙的力量,让纤纤的双手竟下意识地紧紧握住了这本书。她的目光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牢牢地盯在“寄语”这两个字上。哦,海天寄语,这不正是海天要传递的话语吗?纤纤的心猛地一颤。难道,这就是章老师要对她说的话?就是章老师以那“特殊方式”给予她的启示吗?是!一定是!纤纤一下子兴奋起来。她想起了她读过的那些文章,那一行行文字,已然净化了她的灵魂,给了她认识自我、勇敢面对的勇气。那么那些她还没读过的文章,也必定藏着章老师对她的指引!纤纤坚信这一点,就如同坚信那双世界上最美的眼睛,坚信勇敢、正义和善良的力量一般。
想到这里,她“砰”的一声关上书柜的门,快步走到书桌前,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翻到自己尚未读过的那部分。这时她才发现,原来在养病的那一周,她已经不知不觉地读完了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在那篇《名誉与死亡》之后,只剩下三篇文章了。而当她的目光刚触及第一篇文章时,整个人都愣住了。因为她看到了这样一行醒目的标题——致敬无法回头的人生。
纤纤忍不住懊悔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她实在不明白,当初自己怎会将这篇文章忽略掉呢?这分明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呀!此刻,她越发坚信章老师想告诉她的话语,必定隐匿在这三篇文章之中。于是,她赶忙借着“灯塔”放射出的柔和光芒,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文章讲述了章老师在大一时,有一次去哲学系蹭课,听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教授讲述他人生中的两大憾事,并坦言这两个遗憾是他的一生之痛。正当同学们纷纷为他感到惋惜时,老教授却微笑着引用了苏格拉底的一段名言:“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地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遗憾了,就理智地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也不能改变,就勇敢地接受,不要沉浸在悔恨中,继续朝前走。”
纤纤一遍又一遍,反复咀嚼着这段话。每个字都好似在叩击她那颗陷入迷茫的心。是啊,她那些不顾后果、任性妄为的抉择,已然酿成了巨大的悲剧,为自己和其他人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她也曾努力去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东西,然而,那些无法改变的一切,却让她因无法接受而深陷在悔恨的渊薮之中难以自拔。如今,她分明感到章老师就是在用这段话,清晰而明确地告诉她:“接受遗憾,带着它勇敢向前走!”
可是,她又该往哪里走呢?带着这个疑惑,她又翻开了第二篇文章。在这篇名为《四季的星空》的文章中,章老师记述了自己儿时在自家老房子的天井里仰望星空,一年四季不同的感受。久而久之,他发现每个季节的星空都不一样,星空中的星星也不一样。来到北大后,一次恰逢电路故障导致校园大面积停电,他干脆摸黑爬到竹吟居的房顶上,再次欣赏到了璀璨的星空。就在那一刻,他深深体会到,每一片星空都有属于自己的星辰,而每一个星辰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无论是大是小,是高是低,是中心的还是边缘,每一颗星都在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属于自己的那个位置努力放射着光芒。而后,他发出这样的感慨:
“我们每个人都如同一颗星。在这浩瀚无垠的广袤世界中,我们看似渺小,却绝非无足轻重。我们的存在,本身便是一种奇迹。所以无需羡慕他人的熠熠生辉,因为我们自身也有着独特的魅力与光芒。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梦想和使命,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当我们勇敢地踏上追寻梦想的征程,便是在黑暗中点亮了属于自己的那盏灯。我们努力散发的光芒,或许微弱,却足以照亮前行的道路,温暖身边的人。我们以足够的勇气去探索、坚持与突破,直至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便也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在那里,我们可以尽情地挥洒汗水,绽放光芒,让这片星空因我们而更加璀璨!”
纤纤凝视着这段文字,凝视了很久很久。渐渐的,她觉得自己一直以来的迷茫与彷徨,在这里仿佛找到了出口。她缓缓起身,走到窗前,轻轻推开窗户。外面夜色沉沉,那弯眉月已然西沉,可天空中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星斗。大的星如璀璨明珠,光芒耀眼;小的星似微弱萤火,却也努力闪烁。正如章老师文中所言,无论大小,每一颗星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共同装点着这片夜空,让它更加灿烂。纤纤静静地望着星空,每一颗星都如一根小小的蜡烛。点亮了她心中的希望。不知不觉间,两行清泪滑落脸颊。她喃喃低语:“章老师,我明白了。我会带着梦想,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用我的努力,让它因我而更加灿烂!”
她轻轻关好窗户,而后缓缓回到书桌旁,再次郑重地捧起那本《海天寄语》。她知道,书中还有一篇文章,一篇早在七年前她便读过的文章,一篇曾被她抄进作文却被章老师判为零分,进而引发轩然大波的文章。然而,此时此刻的她,已然不再逃避。尽管那些熟悉的文字会给她带来丝丝缕缕的痛楚,但她深知章老师的文章都是弥足珍贵的,每一篇都能给予她深刻的启迪与无穷的动力。方才的两篇文章,已然让她拨开迷雾,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或许章老师还有未尽的嘱托,被他写进了最后这篇文章里。于是,她怀揣着虔诚之心,再次重温那篇《百年梧桐》。渐渐地,那棵身上布满了刀痕、鞭痕、弹孔等累累伤痕,历经漫长岁月的沧桑洗礼却依旧傲然屹立的梧桐树,以及树下那位年近百岁、曾经在姑苏城声名远扬、被众人赞誉为诗书画三绝,却在历史的巨大变迁中饱尝磨难,变得一贫如洗,先后历经丧女、丧子、丧妻之痛,最后只能与唯一存活下来的小儿子相依为命,却始终坚守着气节的老人——章老师的祖父,这一树一人的生动形象,随着一行行细腻的文字,缓缓浮现在纤纤的眼前。感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与此同时,她的脸庞也悄然发烫。她不明白自己当时是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把这篇文章抄到了作文本上。若当初在那堂讲评课上,章老师允许她把文章读完,即使不说出作者是谁,大家也能轻而易举地听出这充满历史厚重感且带有明显江南色彩的文字,绝不可能出自一个十六岁的北方女孩之手。接着,她读到了文章的结尾。已经上高二的章老师,在祖父的葬礼结束后,静静地伫立在梧桐树下,回忆着与祖父相处的点点滴滴。童年时祖孙俩的一段对话,不经意间在耳畔悠悠回荡:
“爷爷,这棵梧桐树经历了多少苦难?”
“它经历的苦难,大概和爷爷一样多。”
“那它为什么一直不倒?”
“因为无论经历多少苦难,它都一直坚守着一个信念——扎根土地,用心生活。”
纤纤的心猛地一震,“扎根土地,用心生活”,这不正是她那颗已经习惯往上飘的心最需要的吗?不正是她迫切要去践行的吗?章老师在这最后一篇文章中赠予她这分量最重的八个字,难道不是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吗?刹那间,她的眼中盈满了泪水。她抹了一把眼泪,再次小心翼翼地捧起那个小相框。相框中,章老师依旧用那仿佛能看穿一切却又澄澈温柔的目光,微笑着看着她。不知怎的,纤纤竟觉得那笑容中多了几分欣慰。很快,她的眼睛又蒙上了一层泪雾,可她竟然一下子笑了出来,连自己都不清楚这是为什么。“章老师,”她的声音微微颤抖,脸上依然挂着那个含泪的笑,“也许遇到我,是您一生中最大的不幸。可遇到您,却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
那一夜,纤纤难得睡了一个安稳觉。她梦到了满天的星光,每一束光都是那么澄澈而纯净,照亮了她的心房。
第二天,她开始走出家门,在小区里散步。她拒绝了妈妈的陪伴,因为她知道,自己必须独自面对世界和人生。当碰到小区里正在锻炼的大爷大妈们时,她努力克服心中的胆怯与不适,礼貌地向他们打招呼。听到他们好奇地询问她为什么不去上学时,她会尽量让自己坦然地回答:“我身体有些不舒服,正在休养呢,过一段时间就会去上学啦。”几次尝试过后,她发现,做到这一切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艰难。在这个世界中,她本就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角色,并没有那么多人将关注的目光长久地投射到她的身上。过去,是她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高了。而现在,她只需把心态从高高在上的云端放下来,安安心心地扎根到泥土中就好。
于是,带着这种崭新的心态,她开始走出小区,逛商场,逛超市,到菜市场帮妈妈买菜,去游乐场坐摩天轮和过山车。当她随着过山车到达最高点,觉得前面无路可走,下一秒就要坠入无尽的悬崖时,忍不住发出恐惧的尖叫声,无形中就将心中所有的压力、烦恼和不安尽情地释放出来。而当尖叫过后,过山车猛地一转,眼前竟又出现了新的道路。那一刻,纤纤的心中升腾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原来,自己并不是无路可走,只要勇敢地转个弯,便会发现新的希望和可能。
一个月后,她终于鼓足勇气,利用中午的时间,迈进阔别五个多月的一中校门。让她倍感意外的是,时隔这么久,大家居然还没有把她忘记。同学们见到她后,都惊喜地围了上来,热情地向她问候。那种热情是如此真挚、友善而纯粹,和她爸爸在位时大家表现出来的夸张的热情有着天壤之别。老师们也纷纷前来,关切地询问她身体的恢复状况。后来连高校长都被惊动了。他上上下下打量了纤纤好几眼,随后开怀大笑:“好啊!小丫头气色不错!没白费了我们这一番功夫!”
文俊特地从章老师的小办公室飞奔而下,拉着她的手死活不放,一路将她拉进了教室。纤纤发现,她的座位居然还保留着。她找到了班级的录音机,又从广播室拿来了一个移动麦克风,把录制章老师讲课的那盘磁带放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像以前和章老师一起上语文课时那样,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当章老师低沉的声音再度在教室里响起之际,每个人的眼中瞬间盈满了泪水。大家静静地聆听着,用心捕捉着章老师的每一句话,仿佛这是世间最珍贵的声音。教室里的人越来越多,很多老师和外班的同学也闻讯赶来,然而大家没有发出丝毫声响,似乎生怕惊扰了章老师讲课。当听到那句“哪怕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我亦无悔向着光明”时,所有人再度自发地起立鼓掌。大家的掌声和录音机中的掌声融汇在一起,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得整个教学楼都为之震撼。那一刻,每一个人都泪流满面。
六月中旬,纤纤在父母的陪伴下来到北京,再次拜访古诚医生。古诚医生看到她的第一眼,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单独交谈了一个小时后,他惊喜地对纤纤的父母说:“你们的女儿无需进行任何治疗了,因为她已经能够进行自我疗愈。她也不再需要我为她注入能量,已经有一种能量正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她的体内。”他无限感慨地望着窗外的一角蓝天,“说实话,你们真应该感谢那个为您女儿注入能量的人。他不仅救了您女儿的生命,还挽救了她的灵魂,救赎了她的一生。”
纤纤猛地咬住了嘴唇。古诚医生的这番话证实了她的猜测,他果然早就认识章老师,而且两人还交情颇深。是啊,八十年代就常常出入竹吟居的人,没和章老师打过交道才怪呢!爸爸也羞愧地低下了头。一旁的妈妈却不屑地撇了撇嘴,悄悄嘀咕了两句:“感谢他?要不是他,我闺女也不会遭这份罪!”
她本以为自己的声音很小,却没料到对面的古诚医生“啪”地一拍桌子,猛地站起身来。他迅速地脱掉身上的白大褂,用手指着妈妈,嘴唇颤抖着,刚要开口说话,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