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成双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好事成双小说 > 学医救不了十二钗 > 第137章 体验派

第137章 体验派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武勋们心里苦。四疆不宁时有人建功立业,也有人战死沙场。建功立业的,待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要担心鸟尽弓藏。战死沙场的倒是一了百了,子孙后世捧着这身前生后名,能不能过上平静日子,天知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世上没有永远的高枕无忧,一劳永逸也只是打完鸡血后蓬勃的臆想。

就如冯家,面对如何在夹缝中求存这个命题,已使出洪荒之力。家国天下,多少人最朴素的心愿不过是想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一个人或许大公无私,可一旦拖家带口,做任何决定前都要考虑家人和家族。

两面三刀阳奉阴违在努力求存的冯家已经算不得贬义,而是谋略。相信每个担心被上头清算的家族,都在小本本上无数次划拉过无法公之于众的各种后手,草蛇灰线,暗探伏笔,端看谁更胜一筹。

后宅的生活并没有大书特书的必要,王喜凤按照培训班的模式规划自己的生活,五天八小时,劳逸结合,挺好。

本来她还很忐忑,冯家身为勋贵的一员,对后嗣的渴求不会比贾家更低,催生是早晚的事,这太让人腻味了。而冯紫英成亲以来,波澜不断,生不出孩子也不全是媳妇的问题。冯将军夫妇这才按兵不动。哪知还没等到局势稳定冯紫英腾出空搞些雨露均沾的事,意外便先到了。

说来说去还是年少轻狂惹下的麻烦,据说跟仇都尉有什么关联。之前冯紫英跟仇都尉的儿子有些过节,虽然事态平息,也保不齐人家一直伺机而动想出口恶气。这是她便宜婆婆哭喊的时候透露出的信息,冯唐很快让她噤声,王喜凤依然巧合般地听了个正着。

参考李纨的状况,年纪轻轻死了丈夫,一般都没啥好名声。更麻烦的是李纨好歹有个儿子傍身,王喜凤却孑然一身。

周嬷嬷很为王喜凤担心。青年守寡,一生就望到头了。她老人家想了无数办法,每个实行起来都在她们主仆几人的能力范围之外。这个时代的话语权,从来不是掌握在女人身上。

王喜凤之所以淡定,是因为她熟悉规则。她虽然不能制定规则,但掌握规则的关窍还是能做到的。女子丧夫无子,再嫁是个不错的选择。而除非是将媳妇当女儿的真性情婆家,一般都不大乐意自家三媒六聘来的媳妇另嫁他人,不然,她儿子做了鬼还要跟人争媳妇儿不成?折中的办法是过继一个孩子,凑合着过。

这件事着急的应该是冯家,而不是她。

守孝这种事,断然没有守着守着就习惯的说法,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这头等大事影响着。出不出门的王喜凤本就不在意,问题是各种娱乐活动都被迫取消。人是清静了,可也太枯燥了些。时人对未亡人的有色眼镜从来没摘下过,恨不得你也变成牌位,跟灵堂里供过的那块一起进祠堂,成双成对。

冯家失了深得冯唐喜爱的冯紫英,迫在眉睫之事是培养新的继承人。冯紫英不缺兄弟,但没一个及得上他,至少一时半会难以填补冯唐心中的空白。

亲儿子遭难,将军府女主人的悲痛更具体些。接连好些日子都卧床,王喜凤不得不拿出十二万分的精神在跟前伺候。堂堂将军夫人,身边得力的丫鬟嬷嬷一大堆,她也不过是应个景。就算她想上手,只怕也不让人放心。别看她每次去都得一句恭敬有加的“大奶奶”称呼,谁知面具之下是不是一副嫌弃寡妇晦气的面孔?

王喜凤身边的周嬷嬷也是人老成精的典型,跟王喜凤阴谋论时的心态简直不谋而合。后宅内多一丝警惕没什么不好,只别挂相。这种反派人设还是少沾为妙。

在媳妇是不是会改嫁这个问题上,冯家确实不比王喜凤淡定。公公冯唐虽是武将,可历练这么多年,城府极深。他倒是想观望一番,看能否做些文章。沉不住气的反倒是在病床上的婆婆。

或许是女人更懂女人的心思?有时候,极限拉扯反而会弄巧成拙。就如王喜凤如今的心态,你若是好好谈,或许还真能谈一谈。若有人捋虎须,想搞PUA或者踩一脚,她还真不伺候了。

王喜凤觉得自己是个很有仪式感的人,具体就表现在,在某个关键时刻,若有人坏事或者添堵,她必定逆鳞要上来,小本本上狠狠记仇的。

可喜可贺,冯家如今也顾不上给人添堵,大家好声好气地商量下来,选了条对彼此都有好处的路。谈判就是这样,当成一桩生意比黏黏糊糊打感情牌要利索的多。卖惨也好,情感和道德绑架也罢,都是锦上添花。

王喜凤深居简出过着新寡生活,冯家紧锣密鼓挑选过继对象。虽说无论选谁对她来说大同小异,可立场决定了她不能放任自流。你不把稳了,主动权就会渐渐丧失。你暴露底线的次数越多,输的就越惨。

比王喜凤心头大石落地更早的是周嬷嬷。在她老人家看来,膝下有子无异于后半辈子有了依靠。这年头,大家与其说相信儿子人品好,不如说相信这个世界的规则是“百善孝为先”。一个人但凡想搞点事业,那名声断不能有瑕疵。退一步说,即便你当个纨绔,那也必须是个孝顺的纨绔,否则连狐朋狗友都嫌弃你拉低整个圈子的人品。

当你将对他人的期望值降至最低,就不会有什么能震惊到你。

王喜凤从自己过着相对平静的日子以及日常礼单能推断出冯家如今跟忠靖侯大概有着各取所需的默契。史湘云不过是有个能让两家名正言顺搭上关系的姓氏,剩下要怎么发挥全看男人们给自己安排怎样的剧本。

守寡的生活要怎么过,王喜凤挺有心得体会,衣着装扮规矩行止都拿捏的很到位。即便再想说风凉话的人都只能感叹一句不愧是大家出身。这也是她释放出的信号,相信公公婆婆也会满意她展现出来的态度。

说白了,一旦达成协议,他们作为一家人,也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自然有同舟共济的底色。况且,冯家倒了对王喜凤也没啥好处,倒不如放宽心态,看别人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是不是比自己摸爬滚打更巴适?

转瞬,翠缕也到了婚配的年纪。若是家人还在,倒也不怕无依无靠,放出去嫁个好人家也不是不行。问题是这姑娘的家人早就随着贾家的垮台而离散,若没了父母,哪怕有兄弟姐妹,也再无归处。

翠缕虽是贾母赏的丫鬟,却一路陪着史湘云长大,说的逾矩一点,亲姐妹都不如她们亲近。如今昔年旧人更是只剩下彼此,翠缕又哪里肯出府嫁人?王喜凤安排过无数丫头的终身,多半还是看她们各人意愿。反正在她这里不存在期限,想好了再做打算不迟。

新过继来的孩子年龄挺合适,刚开始牙牙学语,家庭背景也挺简单。冯家的族人虽不比史家和贾家,这么些年分蘖,也有好多贴不上来的旁支生活日渐窘迫。舍一个孩子去享受荣华富贵,换一家子稳妥,谁不说天大的福分?

在游戏当中喜当妈,自身并无产育经验的王喜凤对孩子并没有那种很想rua一rua的亲近感。府里给继子配了丫鬟和奶娘,本就不用她亲自做什么,每日看两眼问问吃喝拉撒就完成了慈母KPI。当然,若小孩子非要缠着她玩什么,她也不会拒绝,撒娇卖萌的娃娃还是很讨人喜欢的。

小娃娃如果别人带,成长的就特别快。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里其他的弟弟妹妹们也相继娶妻的娶妻,嫁人的嫁人。这些喜事里王喜凤是隐形的。

冯将军在世时,王喜凤并不担心她的日子不好过。哪怕跟史家尿不到一个壶,家里总不至于容不下一个节妇。若冯唐两口子都离世,兄弟媳妇掌家,只怕各房很快就要分家单过。这种凡事有人打理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为此,王喜凤很是真情实感地关注着公婆两口子的身体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下滑是必然的,各种头疼脑热老人病也会找上门来。她虽没有上赶着嘘寒问暖,至少在需要侍疾的时候事无巨细,令人称道。

论迹不论心的话,她的确是一个值得称颂的好儿媳。

或者是她在冯家人心中的印象就是个离群索居少言寡语还不怎么爱社交的古怪妇人,家中极少有人来串门。即便是便宜儿子,到了年纪也老老实实去前院接受课业的洗礼。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喜凤原本发展的业余兴趣都快玩成主业了。她接手了冯紫英的书房,里头有许多供她消遣的杂书。无聊的时候,连四书都能看的津津有味,就差条件反射般地搞摘抄写几篇读后感。

她曾经很佩服那些动辄引经据典字字珠玑的文人雅士,毕竟,她这样的医学狗,年年期末胜高考,文学细胞自动萎缩,写报告都要先上网搜模版,唉!

无论是文章还是什么别的,能背诵并不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什么是背不下来的?难的是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当你想表达某种情绪时,大脑经典词库中恰好闪出那句话,这是什么概率?说话又不是写文章,还能容你检索个三五分钟?

古人爱引经据典显摆自己的博学,现代人却称之为掉书袋,貌似不太欢迎的亚子。其实,只有进入到一定层次的圈子,你掉的书袋才有人懂,甚至是附和。普罗大众早就习惯了自创流行语让沟通变的更通俗有趣,这些故纸堆里的之乎者也慢慢也就只能在有限的场合出现。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大体是没错的。过载的诗书让人的言行变得稳健而不是毛躁,从容可不就显出来了?当然,有人觉得这是长期载入信息却缺乏足够的思想输出导致的反应迟钝。请便。

人多口杂,每个府里都有爱八卦碎嘴子的,还能个个都捂嘴打死不成?王喜凤占着先发优势,又在道德制高点,这种局面若还能让人踩,早点洗洗删号卸载游戏吧!

说真的,米虫般的日子过久了,真的很容易丧失自我。许多人退休之后都会颓废一阵子,大概也是这样的心理。好像一下子找不准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各人价值得不到体现的时候,谁不迷茫?

王喜凤早早的将自己定位成一个体验派,身体力行地学习,假装自己梦回高三,也算是歪打正着。她一点也不想自己玩着莫名其妙的游戏却一步步丧失自我,成为一条毫无上进心的咸鱼。

都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王喜凤升级当上婆婆的时候,依然住在将军府。冯唐虽戎马一生,时有病痛,但并不缺医少药,精气神好得很,冯家分家依然遥遥无期。

对于能不能出去单过,王喜凤没啥期待。家族聚居不仅仅是老人家喜欢看儿孙承欢膝下,一家人整整齐齐,更是一种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象征。分家斩断的不是血缘,而是一家变两家,往后就算遇到大事好商量,依然是各自奔各自的前程。

就像史湘云的父母意外身亡,爵位转给二叔一样,将军府的爵位在冯唐百年之后,也将由冯紫英后头的弟弟继承。幸而冯紫英没留下一男半女,只得一个过继来的孩子。否则也难保冯府不出现为了争爵位内讧的龌龊。

书看的多,脑洞开的大,许多震惊全家的事考虑起来也不觉得离谱。所幸,冯家并没有出现王喜凤臆测过的许多狗血剧情。她过继来的孩子虽并不出类拔萃,教养却丝毫不差。即便知道自己的身世,也没做什么太过出格的事让家里为难。成亲生子之后,更是懂得了男人需要承担的责任,磕磕绊绊地平衡着各种人际关系。

这样不显山露水的人,在哪都应该会过的很好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