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如何留客,薛家如何就坡下驴,并无赘言。贾府多了这门前来投靠的亲戚,竟是一副皆大欢喜的局面。宝玉出门会友,倒是有了薛蟠这个同路人;薛宝钗闲来无事便与姐妹们一处玩笑解闷,至少王喜凤不用再热场子,很是省心;薛姨妈更是日日陪王夫人说些家常琐事,或与贾母凑牌搭子逗趣,风趣又健谈。
赵姨娘更是对薛家赞不绝口。薛家豪富,哪怕这些年败落了,过手的钱财也非一般人可比。这次往贾府投奔而来,更是准备了各色土仪给各房送礼。赵姨娘难得被人这般瞧得起,竟也得了一份,心里一百个熨帖,又遣了小鹊来传话。
小鹊虽然常做传话筒,这回也有些替人尴尬。赵姨娘的意思无非是得了薛家的好,她人微言轻还不上情,这账要记在探春头上。
赵姨娘虽为三姑娘生母,可说白了只是个姨娘,太太才是三姑娘的嫡母。三姑娘敬生母,主动为她撑面子还人情那是情分;姨娘主动提,却是逾矩。而且,有些事情本就是心照不宣,一旦说破,未免不美。可惜她知道赵姨娘的性子,根本不容人劝,并不敢多嘴。
王喜凤看小鹊传话都不如以往利索,也颇为好笑。小鹊见三姑娘脸上并无愠色,心就放下了大半。只三姑娘迟迟不开口放她回去,她又有些不安。
王喜凤想着怎么也不能让小鹊虚惊一场,更不想让赵姨娘蹬鼻子上脸后患无穷,见小鹊重新变得惶然,才开口道:“薛家姨妈跟我们太太是亲姐妹,都是实在亲戚,自当以礼相待。”
小鹊摸头不是脑地走了。
给赵姨娘送礼的后劲儿挺大。
赵姨娘身份不显,跟王夫人这些亲戚们很难搭上线,可她长了嘴呀。很快府里就传出了薛家无数好话来。便是贾环也觉得薛家主仆个个都平易近人,不像贾府的主子奴才看不起他。每每闲暇,总爱往梨香院玩耍。
王喜凤随他们折腾,反正谁也管不着谁。照她看来,这一波,赵姨娘凭一己之力还了薛家人情还有多余。这种量级的营销号竟让薛家误打误撞用上,也是绝了。薛家初来乍到,前面又有薛蟠的事打底,缺的可不就是好名声?
薛家在贾家混得风生水起,薛宝钗也成了女孩子们的领头羊。黛玉虽不以为然,却架不住宝钗性子极好,很有人缘,如此衬托之下,反倒显得黛玉小心眼子。
宝玉对女孩子之间的争锋完全摸不着头脑。他虽表面上对姐妹们一视同仁,可实际上对这个一见如故又打小一处吃一处睡的林妹妹远比旁人尽心。
若人的重要等级有排名,林妹妹是跟老太太太太这些重要的长辈亲人一挂的,接下来才是其他的兄弟姐妹。偏偏黛玉也不是谁心里的蛔虫,总是将自己与宝钗作比,生怕外来的宝姐姐强过自己。为着这些,暗地里不知生了多少闲气。
王喜凤作为三春对外交际的代表,与宝姐姐有许多对手戏。她戏感虽不咋地,可毕竟多了些阅历,总能在细微处感受到薛宝钗有意无意的打听和试探。
薛家到了新的地界,最该做的自然是了解和融入。薛家的几个主子也的确身体力行,努力扩展自己的社交圈。
许多有用的信息都是人们在平时不经意的聊天中毫无防备透露的。生活习惯,口味忌讳,盘根错节的亲友关系等等,这些东西需要从不同的侧面相互印证才知是真相还是谣传,搜集的过程真不能算轻松。
王喜凤看看薛宝钗兢兢业业,再想想自己随遇而安,优秀的人果然不简单。
都说见贤思齐,王喜凤不语,只一味督促自己上进。
王喜凤虽从没停止过学习的步伐,可芯子毕竟是个被现代文化浸染过的人,脑子里不可避免会存在许多固化的思维,这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她的吸收速度。又或者能上榜的姑娘们都不是一般人,她这个平平无奇的外来者拼死也只能做个低配版。
探春在众人眼中也是个不甘人后的姑娘,每日将自己安排的充实,正是她生活中的一环。突然变得懒散才会让人生疑。
宝钗过来串门的时候,王喜凤一般跟她讨论针黹女红,写字画画,读书就不必了。否则,一番大道理下来,旁边伺候的丫头们都该听腻了。
惜春本来很爱同姐姐们一处聊天,可道理听多了便觉得无聊,宁愿跟丫头们翻花绳也不肯再露面。她年纪最小,众人便也随她。
宝钗到抱厦找三春的时候少些,多是一群人在荣庆堂请安遇到,一处说笑。这种时候一般宝玉也在,王喜凤的工作压力便小很多。
前些日子,周瑞家的替薛姨妈给各处送宫花,偏送到黛玉那里时已是最后两朵。黛玉虽千里来投,不过是外祖母思念,父亲却是好好在扬州任上,深得圣人器重健在。她腰杆子硬,人也聪慧,哪里不明白这是有人投石问路拿她作法呢?
她打小也是金尊玉贵养大的,哪里肯受下人拿捏,当场就问了周瑞一个不吱声。虽有宝玉将话题带过,膈应却没法消除。
周瑞家的本来是给王夫人汇报刘姥姥进府的事,一路寻王夫人到梨香院。恰从宝钗那里听了个神奇的海上方,没琢磨明白呢,薛太太派了她送宫花。她不过是图个顺道省省脚力,却招了这位表姑娘的埋怨,哪有不窝火的?便是宝玉也客气称她一声周姐姐,这林姑娘倒不愧是老太太的外孙女,好大的气性。
作为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在贾府也是个人物。不多久,宝钗那个风雅的海上方就被传的有鼻子有眼,惹得宝玉几次蠢蠢欲动想去梨香院问个究竟,若是能讨一丸那什么“冷香丸”试上一试,就更好了。
可惜,贾母虽爱留宝玉在内宅,却也不会纵得他往亲戚屋里乱窜。尤其是薛家是打着小选的旗号进京,万不能在贾府闹出什么笑话。
这日却是东府尤氏请西府诸人过去看戏。贾母一向喜好热闹,又听说宝玉跟东府蓉儿媳妇的弟弟交好,也是个齐整的孩子,便带着一帮子媳妇姑娘坐车过府。
玩到晌午时分,贾母要歇晌,宝玉便陪贾母回荣庆堂。这个时辰,再去东府又是一番折腾,宝玉想起近日在家养病的宝钗,便带人去了梨香院。
梨香院里,宝玉和宝钗你看我的通灵宝玉,我看你的金锁项圈,上头的字竟是句句合契,真如天造地设一般。
宝玉正拉扯着要冷香丸来尝,外头通报林姑娘来了。
宝玉还想着说好要在东府玩一日,怎地林妹妹这会子就回来了。却见林黛玉进门见到宝玉就笑道:“早知你来,我就不来了。”
虽说黛玉被宝钗一记直球问回来,解释的还算符合她平日性情,可到底触动了心虚者的不自在。要不是还在别人家做客,恐怕又要斗起嘴来。
兄妹两个留在薛姨妈处吃晚饭,李嬷嬷生恐纵了宝玉吃酒,回头贾母责怪。在一旁劝了又劝,却架不住众人起哄,薛姨妈又作保,好歹喝了几杯。晚些时候回荣庆堂,贾母见宝玉吃了酒,便打发人送他回去睡。又问起今儿谁跟了他出门?李嬷嬷怎么不在?
旁人哪里敢说李嬷嬷早就家去了,正说约莫有事才去了,宝玉却趁着酒劲儿见缝插针抱怨了几句。这个奶嬷嬷仗着奶过他,自己吃饱喝足就来絮叨扫兴,平日在他房里对谁都指手画脚,比老太太还受用。偏府里奶嬷嬷地位不同于其他,哥儿姐儿发落不得,不然他早就要撵人了。
贾母深知某些以为自己劳苦功高的奶嬷嬷的可恶之处,也深知宝玉对姐妹和对婆子是两幅面孔。只是李嬷嬷确实年纪也大了,许多事情转不过弯来,合该放下差事,享享子孙福。
宝玉不过去了趟梨香院,府里就传出了金玉良缘的佳话来。相对而言,黛玉多心小性儿之类的流言掺杂其中,反倒不那么显眼了。
不知谁的计谋奏效,又是谁推波助澜,总之,林妹妹经受双重debuff的世界达成。
若说人身攻击这种小道消息,没哪个缺心眼的下人会特意舞到正主面前,那金玉良缘这种喜闻乐见的八卦,真的是谁经过都会掺和一嘴,哪里瞒得过黛玉?
宝玉也觉得很冤枉,不过是看了看金锁,怎么就乱点鸳鸯谱了?自己委屈还不够,林妹妹那里又好一阵排揎,他恨不得时光倒流,自己从没去过梨香院。欸,是谁说宝姐姐有一味冷香丸来着?
王喜凤吃着这些新出炉的陈年旧瓜,莫名觉得自己是头反刍的老牛。真不怪她八卦,谁让她有个八卦的便宜姨娘?
论小道消息的丰富程度,赵姨娘绝对能上排行榜前几。她自己品不过瘾,还派小鹊来悄悄传一些自认为保真,能帮探春指引生活方向的所谓秘辛。难怪小鹊起了这么个名字,这来来回回递话,可不就叽叽喳喳没完没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