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成双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好事成双小说 > 学医救不了十二钗 > 第151章 热点

第151章 热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了宝玉挨打这样的热点,金钏儿的死也成了湖面上微不足道的一片枯叶,波浪随风而起,便被卷得无影无踪。

年轻人经打磨,宝玉的伤看着极重,有好医好药好饮食好照料,皮肉伤恢复起来说快也快。贾母等人进来看了一回,对这个恢复进度很满意。事事做在前头的袭人当属首功。

袭人本是贾母赏下的,王夫人倒是上了心。这对婆媳跟普世觉大多是婆媳并无不同,因一个宝玉,不知多少争斗。能将贾母的人纳入自己旗下,简直不要太有成就感。袭人和宝玉那点事,只是明面上没人戳穿,瞒着主子们罢了。如今王夫人做主,私下给了比肩姨娘的待遇,只瞒着老太太和贾政。袭人也算有了盼头。

贾府诸事王喜凤有的记得,有的记不得。即便记得,也不排除蝴蝶效应的可能性,不必太过执着。例如,她从夏天等到秋天,再从秋天等到入冬,宝玉得的两盆海棠花都凋谢了,也不见大观园结诗社。

后来她才想起,哦,本该是探春发帖子提议搞诗社,可到她这里,一个字:懒。李纨当初叫的响亮,说春天里就想搞,又觉得自己才疏学浅怕人笑话。如今没了探春起头,还真如一盘散沙。

结诗社本身也没啥,无非是让姐妹们在园子里不那么无聊,培养些风雅的爱好。问题是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王喜凤不耐烦其中的弯弯绕。她又不是没事情做,何苦组这个局?即便没这劳什子的诗社,姐妹们难道不会找些别的消遣?这是入住大观园的第一年,处处是以往没见过的风景,又何必拘泥在室内呢?

不说别人,便是王喜凤自己,在暑热退去之后也时常在园子里逛。倒不是去哪里串门,只是随意走走,散散步看看景。大观园里有个特殊的存在,便是特地从外头请来栊翠庵坐镇的妙玉。据说她从她师父那里学了一手扶乩之术,只她一向孤傲,不爱与人亲近,贾府之人从未验过此术之真假。

王喜凤自认不是e人,也没有点亮人见人爱的初始天赋,故从未单独拜访过妙玉其人。只知她即便是戴发修行,也有贴身丫头嬷嬷伺候,吃穿用度跟公侯家的小姐也不差什么。当初贾府也是恭恭敬敬下帖子,才请得她入府,地位很不一般。这位槛外人平日也是出家人做派,几少露面,堪称神秘。

王喜凤好奇心有限,即便曾经有许多未解之谜想一探究竟,经过这么几回折腾,虽然未能窥得全貌,但身处这个环境,耳濡目染也能了解个七七八八,无非爱恨痴嗔,揭开盖子反倒无趣。

虽未结成诗社,却依旧吃上了宝钗张罗的螃蟹宴。

薛家当铺一个伙计家里出了很好的肥螃蟹,送了几斤进来,薛家吃着觉得好,便趁着秋高气爽菊桂飘香的时节请个东道。府里人多半都爱吃螃蟹,王夫人原本就打算请老太太赏花吃蟹,却一直不得空,宝钗乐得投其所好。

贾母本就是个爱热闹的,也不好拂了小辈心意,当日很给面子地捧场吃席,只小孩子家家请客,并没考虑到增加唱戏说书之类的娱乐活动,贾母吃吃喝喝又说笑几句便扶着丫头的手撤了。随后才是小孩子们的主场。

吃螃蟹配黄酒去腥驱寒,几杯酒下肚,各人脸上便浮出不同层次的红晕,即便有不上脸的,话也密了起来。众人吵吵嚷嚷的就开始吟诗作对起来,闹得最凶的自然是宝玉。在姐妹们面前他没啥包袱,想到什么说什么,想一出是一出。众人从行酒令到正儿八经摆开笔墨纸砚斗诗,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

王喜凤在各种作诗场合当陪衬已经很有心得,有宝玉在,永远不担心没人热场子,她大可以放松地享受美食美景。

几位诗兴大发的诗翁们从菊花写到桂花再到螃蟹这个无法忽视的主角,初初还正儿八经限韵,后面便放飞自我,比了个尽兴。连宝钗都一扫平日不争不抢的风格,跟黛玉斗了个不相上下。

可巧,这日恰逢王家昔年认的亲戚上门打秋风。这老太太一副农妇打扮带着孙子来找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可不正事冲着昔日的王家姑娘也就是如今的王夫人来的?

王夫人哪里耐烦见她,顺手就将人支给了凤姐,反正她也是王家姑娘,同时也是贾家媳妇,又管着家,想做什么都便宜。

凤姐见过的穷亲戚不说百八十个,三五十是有的,早有了一揽子轻描淡写打发人走的肌肉记忆。偏这日与这村妇说话,虽粗鄙了些,却也老辣。贾母偶然听得有这么个老人家进府,便招了来说话。

两位健谈的老人凑在一起,什么场面可想而知。刘姥姥其人,既然敢带着孙子寻来高门大户认亲,便不是个简单的,言谈举止皆是贵族们少见的笨拙朴直,可见是懂得投其所好的。

贾母寻思着反正要回请薛家母女,不如邀这老人家一道园子里逛逛,也不枉人家这么大老远的来一趟。

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名场面再无赘述,终归是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的结局。王喜凤还跟着贾母一道,往栊翠庵蹭了一回妙玉的茶。

王夫人虽则有些懊恼自家不争气的亲戚沦落到给人当笑料逗趣,怎奈起因还是她惯爱推脱之故。若当日那刘姥姥找来,她见一见,早八百年就给银子打发走了,又怎有机会在贾母跟前现眼?

这里王夫人自觉失面子还没过多久,邢夫人又闹出笑话。却正是贾赦看中了贾母身边的鸳鸯,邢夫人想方设法找路子撮合的故事。结果软硬兼施之下,事情依然没办成,还闹到了贾母跟前,邢夫人吃了好大的挂落,连带王夫人一起挨了顿骂。

媳妇挨婆婆骂,在这个时代可谓天经地义,哪个媳妇不受气?说实话,王夫人还真是无妄之灾,贾母要骂人了她管你是谁,逮住谁骂谁。光看攻击的点就跟王夫人对不上:一个弟媳妇还能插手大伯哥纳妾?

这种时候,谁也不敢开口求情,就算是宝玉也不敢在贾母跟前替自己的母亲辩解,唯一有立场有条件的恰是探春。书中也正是探春替王夫人解了围。这个流程走不走都无伤大雅,贾母骂王夫人也不是真觉得是她的错,不过是顺带手迁怒罢了。

若往深了想,这可能也是贾母对王夫人不满的一次借机爆发,骂一顿也就完事了,若非去辩护一波,很可能会招来更大的厌恶。王喜凤不太喜欢这种套娃般的深究,晃晃脑子让自己清醒几分,老实地走剧情。

事了拂衣去,至于有没有领情,已经与她无关。

入冬之后,猫冬就成了常态。便是下人走在路上也是步履匆匆,再不见往日的从容。能在这个季节相互串门的,大概只剩下真爱二字可以概括,例如一天跑八百遍潇湘馆的宝二爷。姐妹们最多在贾母王夫人处请安时唠唠嗑,少时依旧散去。

这日,姐妹们正一处围观黛玉教香菱学作诗,你一言我一语点评香菱新作的七言律,便听得呼啦啦的丫鬟婆子进来禀报,说外头传话让姑娘们往太太房里见远客。王喜凤心知这便是走剧情。

大观园里多了好几个亲戚家的姑娘你来我往,原本沉寂无聊的冬日都雀跃了许多。薛宝琴随贾母住荣庆堂,却是日日往园子里跑,跟姐姐们混在一起作伴。而史侯外迁时,贾母将史湘云接到贾府,史大姑娘却一心要跟心目中最理想的姐姐薛宝钗一起住蘅芜苑,贾母也只得随她。

初雪时,已经彼此熟悉的小姐妹们相约到芦雪庵欣赏这琉璃般的世界。

雪景其实看的就是污浊丑恶都被裹上糖霜后鬼斧神工般的美好。视线不要在被行人踩踏过的路径上停留,极目远眺,总有更好的风景。例如,栊翠庵枝头那点点红梅,简直就是皑皑冬日里的点睛之笔。

论跟妙玉讨红梅,自然还得是宝玉出马。虽说贾府老资历黛玉及新客邢蚰烟都因同乡之故跟妙玉有些来往,但宝玉毕竟多了一层主人身份,总有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园子里并不止栊翠庵才有红梅,只是此情此景,见到了,讨到了,便是圆满。若再往别处去寻,总失了那种随心的味道。众人皆知妙玉性子古怪,不喜与人打交道,更不喜人多吵闹,并不去烦她。

不多时,宝玉便带着姐妹们的希望满载而归。王喜凤之所以跟着大部队一路行来,除了不想自己不合群,便是等着领一束带着禅意的梅花回去插瓶,再配一支信手拈来的琴曲,满满的仪式感有木有!

下人们不明白为啥这些小祖宗们大好的时光不在屋里取暖,反倒在外头挨冻,美其名曰真名士自风流。一个个的,脸都被吹红了好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