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成双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好事成双小说 > 学医救不了十二钗 > 第158章 弹丸之地

第158章 弹丸之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送别是个很考验人的场合。有情谊的要控制情绪,没情谊的要依依不舍,整体看下来,每个人多多少少有些面目狰狞之感。

相对而言,王喜凤的工作量小很多。无论谁要离开自己的家人去往异国他乡,都会有不舍,有惶恐,有迷惘。这些她都有,毫无表演痕迹。

整个船队鱼龙混杂,这些都不是王喜凤关心的事。只能说庆幸她不是晕船体质,不然这一路行船该遭老罪了。随行人员已经尽量进行了挑选和过滤,但却无法保证每个人都不生病。船队里有大夫,各种常用药材丸药也都有准备,这也充分说明此次出行的虽然仓促,可各项准备工作还算严谨。

侍书恰恰就是晕船的倒霉蛋。上船不过一天,便光荣倒下。贾府的仆从们进了新的团队,也知道要抱团了。王喜凤指了个稳重些的嬷嬷照看侍书,船上备的晕船药倒是应有尽有,这么吃药昏睡了几日,便也习惯了风浪中的颠簸。

船上活动空间相对封闭,又没啥娱乐活动,闲来无事唠唠嗑就成了家常便饭。

王喜凤在船上的生活过得相当充实。每日除开学习语言,阅读资料,还要收听从各处搜集来的八卦,方便梳理人员关系,也促使她对将要生活的地方有个更深入的了解。虽说她没有翻云覆雨改天换地的需求和动力,可基本的求生欲还是督促着她尽快熟悉第二战场。

和亲到哪里她都不会诧异,毕竟是个架空文,里头出现的真真国之类的地名让人一秒入戏熊出没大电影。船队一路南下,南洋广阔,王喜凤对于这个时代的东南亚西亚的了解并不多,能分清新马泰还是因为曾经跟团旅游的缘故。

当今不欲与“癣疥之疾”们大动干戈,可这些被中原士族们看不起的蛮夷小邦们一旦涌起野心来,也会酿出大患。谁不向往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优越的条件?边界从来都不平静。

要说南安郡王败的那么惨,还没俘虏,怎么最后还能通过和亲将人换回去?这其实也能说明这些小邦也懂得自己的斤两,占些便宜见好就收,徐徐图之为上,所谓蚕食,可不就是这样在人家底线上蹦跶?真要上下一心举国来死磕犯不上,随便给点好处安抚住不捣乱就行。这便是天朝上国士大夫们普遍的心态。

王喜凤在这样的背景下和亲,明面上的尊重多少会有,实质上恐怕也就是个摆设。尤其是和亲的对象一般是有些年纪的大boss,挨挨挤挤的后宫佳丽,数不清的儿女,群狼环伺是标配。在这样的背景下搞一出宫廷权谋剧,简直不要太爽。可怜她这个连宅斗都嫌太耗费心思的直肠子,白瞎了这么燃的开局。

作为一颗重要程度没有想象中大的棋子,王喜凤在这个位置要背负的责任也无限接近于零。什么维护邦交和平之类的,这种高大上的任务根本轮不到她好么。和亲本质上和联姻差不多,人为地给本不相干的两方势力搭上线,棋子的任务基本就完成了。余下的戏份就是尽量活着,真死了也不会触发什么燃点爆点,不过是新一轮的谈判磋商。

王喜凤虽说习惯了古代生活,那也是封建贵族的生活。到了这弹丸之地,还真有种被发配充军的落差感。

这种潮湿闷热多蚊虫的亚热带气候其实也不算陌生,只是上上下下的人都需要时间适应。水土不服实在很磨人。也幸亏有这不合时宜的水土不服,刚到就卧病,好歹给她争取了些许腾挪的空间。

值得庆幸的是,这说不来是泰国缅甸印尼还是哪个旮旯的小国,竟也有汉化的风尚,语言不通的问题倒是没想象中那么严重。难怪这么个哪方面都落后的小邦国也能去啃天朝的肥肉,看来早对这个富裕的邻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作为新鲜后妃的一员,许多人都想看看这异国的姑娘长什么样。王喜凤是身娇肉贵人设,身体不好的病秧子一个。众人看在眼里,不过是个肤色白皙些的小姑娘,瘦瘦弱弱,连副健壮的身子骨都没有,还谈什么其他。

初时,她那便宜老公还派人来问病情,时间久了便也淡了心思。作为一国之君,日理万机,还要照顾后宫方方面面的需求,哪里来的闲工夫关注一个药罐子?

基本盘已经成型的后宫见王上并不宠爱新来的妹妹,自然也将目光调回曾经的战场。

礼仪之邦有礼仪之邦的规矩,即便这场和亲再如何轻率,依然是两国邦交,礼仪规矩是半点没马虎。该配置的人手也都齐全,只是质量平平而已。

有了“名师”倾囊相授,王喜凤在养病上越发得心应手。啥时候病啥时候好,全看她高兴。趁着这段日子,她还了解了一下本地巫医的治疗水准和方式,真是简单粗暴到令人叹为观止。像萨满跳大神的有,跟神农似的薅根草就尝一尝再用一用的也有,各种以毒攻毒的手段更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她能做到的就是尊重他人信仰。

要说南洋这个地界,自古就不缺天朝人来淘金。无论是走商的还是避祸逃难,总能在这里凭着一技之长安身立命。

此外,这里亦汇聚着许多天南海北的舶来品。随着造船业的发展,想出门看看的冒险家越来越多,市面上的商品也是五花八门。凤姐的嫁妆里多舶来品,可不就是王家当年管理着市舶司,有着源源不断的使节和商贾们上供?

王喜凤经过了广交会以及小商品市场的洗礼,对于这些所谓的稀奇古怪的玩意,俨然已经祛魅。她的房里的摆设大多也是偏这种浮夸风,虽然她很想入乡随俗,可审美真的架不住。很快她的屋子便成了另外一个版本的秋爽斋,虽说格局和家具装饰都是走本地特色那一挂,可摆件类都大刀阔斧换了自己喜爱的款式。极好的氛围感。

王喜凤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存在感不强但又有些特色的和亲招牌,或者是一道符号。她一贯懒得走动和应酬,见的人也不多,尤其是便宜老公带着一身南征北战的瘾,一把年纪还学年轻人cosplay御驾亲征。好端端的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硬生生变成了马革裹尸还。这一饮一啄,果然都是应得的。

当未亡人的经验她是门儿清,反正当下各路人马都沉浸在领导班子要大洗牌的巨大喜悦中,这些沐猴而冠的人并没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来拖她下水。再说,她作为一枚与天朝沟通的棋子,还是个病歪歪的棋子,说不定啥时候能派上用场,倒也不必急着来拿捏她。

新王上位,已经是好几个月之后的事。一朝天子一朝臣,眼中钉要清理,站错队的也要敲打,宫里宫外大换血是免不了的。这里好歹没有当爹的死了当儿子的接手他的后妃这种奇葩,王喜凤的住宿条件也再次发生变动,从王宫搬到了行宫养老。

想想也真是玄幻,年纪轻轻就要养老了。

住在行宫的日子,怎么说,跟邻居们没啥共同爱好和共同语言,偶尔加入她们闲磕牙的队伍,那叽里咕噜说得飞快的本地话也听得她头疼。

这里条件再怎么艰苦,她总归是个主子,食物链上层,身边有人服侍,再难能难到哪里去?不过是少些人生自由,等闲不得出去。而她早就习惯了世家贵女轻易不出门的生活习惯,当了若干年的宅女,有何妨碍呢?

唯一觉得可惜的是侍书和翠墨两个丫头。若将她们嫁在本地,跨国婚姻总是带来各种各样认知上的问题,以她如今的状况也不能很好地给她们当靠山。而问起她们的打算,一个比一个惊恐,死都不肯离开自家姑娘出去嫁人。异国他乡,能带来安全感的也就只有身边亲近的人,谁敢出去独自面对风浪?她们若是出去了,姑娘怎么办?

时日久了,一同在行宫的其他太妃们总能听见琴声,可不正是王喜凤在练手呢。各地的乐器依照本地传承都有各自的特点,音律却是有相通之处,即便不会演奏,好坏却是能听的出来。

这么一闹不得了,竟有点聊发少年狂的意思。有的也拿出乐器来秀一把,有的甚至能扭起来助兴。还有的干脆来请教的,切磋的,叽叽喳喳菜市场一般,已是行宫之中少有的热闹场面。

人的一生究竟会有多久呢?久到王喜凤自己扒了许多谱,弹腻了七弦琴,又学了南洋各种古古怪怪的琴,甚至还有箜篌。这么长长久久的相伴,语言似乎也不再是问题,无论是她的本地话还是邻居们的天朝官话都讲得有模有样。

果然是环境改造人啊!

除开这些,王喜凤的价值或许是每年写一封给千里之外故国的信,认真履行桥梁的作用;或者是偶尔被咨询一些与天朝相关的旧人旧事;又或者问起京中各家族是否有不足为外人道也的丑闻秘事。

可她拿的真不是江湖百晓生剧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