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成双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好事成双小说 > 学医救不了十二钗 > 第146章 料峭

第146章 料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贾政上折获批后,府里全是迎接娘娘省亲的躁动,年年如是的除夕年宴阖家放赏等常规活动已然平平无奇。正月里不动针线,姑娘们闲来无事,走动串门就更频繁了。便是迎春这样内向的,也不免在众人聊到省亲各种传闻时多了几分关注。

贾母谈起大孙女,也有些唏嘘的意味。毕竟是在她跟前精心养大的头一个孙女,一入宫便难有阖家团聚之日,怎不令人挂念?

虽说家中为了建园子可谓耗费巨资,可迎娘娘省亲穿戴上也不能太寒酸,全家都要置新衣打首饰,里里外外从头到脚焕然一新。

到了初八,府里就陆续有内侍往来传达省亲流程礼仪规矩注意事项等,贾府众人自然无有不应。到了元宵节当日,正是元妃省亲的好日子。

整条荣宁街已封锁戒严整饬待命,府中上下按礼制在门口列着长长的队伍恭候。女眷这边打头的自然是身份最高的贾母,后面是按诰命等级排列的太太奶奶们,年轻姑娘越发靠后些。个个屏气凝神,鸦雀无声。

王喜凤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参与这种盛事,只眼观鼻鼻观心地等解散。那些为了看省亲排场激动的夜不能寐的人就遭了殃,本来就精神不济,偏偏这么黑压压地一群人一站就是一个时辰,刚开始还行,时间长了便枯燥起来,再等一刻身子就发冷,困意也越发明显,越往后,饥饿感也渐渐上来了。

幸亏人群中有个年纪大的贾母令人无法忽视。贾政见久候不至,早派人打探消息。得知时辰尚早,便请示贾母令众人散去。

刚刚强撑着保持队形的人一下子散开,下人们有的立时散去,各就各位开始一天的工作;有的三两步靠上来搀扶自己的主子回屋;还有落后几步等人先走的,竟都是寂然无声,行止有序。

王喜凤任由侍书一路扶着她回去。春寒料峭,主仆几个张罗着一人喝了碗姜汤才暖回来。今日各处都紧张,请安免了,吃饭也各人在房里解决,主打一个抓紧时间不觉,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元宵之夜。

哪怕早上闹了一出白忙活,到了掌灯时分,随着娘娘省亲的时辰越来越近,广大人民群众养精蓄锐之后,看热闹的积极性重又燃起。

园子建好这么多时日,并不是每个主子下人都有福分进去一观,而今日园子里各处都需要人手布置值守,许多人进进出出,顺带也能一饱眼福。平日里这煊赫的国公府邸就很不一般,如今添了省亲别墅,两相映衬之下,更是壮观中带着精巧,无一处不是费尽心思。

除开府中几个头面人物陪在元妃身侧,余者都只有在后面远远跟着的份儿。从乘轿辇到泛舟,靠岸之后又缓步而行。这一路多少景致在夜色中掩没,又有多少景致因两岸遍布的彩灯而熠熠生辉,却是难以道尽。

叙完国礼叙家礼,男女分班依次见礼完毕,才是亲近的家人一处诉衷肠。

赵姨娘身份低微,没有登堂入室见娘娘的资格。男丁只有宝玉这个胞弟被召见,其余的也只得在外面磕头行礼。赵姨娘自己倒没觉得委屈,只是在贾环的问题上不免又一阵泛酸。

环哥儿虽不是太太生的,好歹也是一个房头,却做的这样绝。只她向来懂得观风,便是这隐隐的腹诽也不敢往深了去,更不敢说出口来。反倒是贾府众人,早就习惯了宝玉因着衔玉而生,被上至贾母下至王夫人等偏爱的事实。

若不是王夫人时常提起,宝玉早该不记得这个幼年时教过她识字,却一入宫门再不得见的大姐。姐弟相见,考较学问是必然的事。一众姐妹们便当了陪衬,顺带着一展所学。

要问少年人有没有胜负欲,那是肯定的。尤其是宝玉,在这样的场合更是全力以赴。只他要作的诗太多,旁人不过一人一首,轻轻松松交稿后在一边歇着,他一人独作四首,依然绞尽脑汁地想典故。

三春当中,也就探春文采相对出众些。王喜凤一划水,倒显得贾家姐妹如出一辙的普通,不过书法一途比众人都强些。娘娘阅罢姐妹们的诗作,自然将视线投向两位显得格外灵气逼人游刃有余的表妹身上。但见一个悄悄给宝玉支招,一个干脆当了枪手,倒是一团和气。

即兴作诗这个环节之后,又点了几出小戏,唱罢看赏,已是到了回宫的时辰。临别之时,少不了离别之泪,这样不知道下次团聚是何时的氛围已远不如一早喜迎娘娘省亲时的雀跃。宝玉本就不喜分离,更是哭得泪人儿一般,倒是搅得贾母根本顾不上伤心。

省亲这项声势浩大的活动圆满落幕,府中上下也顺利呼出一口心满意足之气。娘娘知探春擅书法,特交代她将元宵夜众人的诗作题字等记录成册。既然娘娘开了尊口,这便是需要慎重对待的任务,连王夫人都交代了几句,让凤姐开库房挑最好的笔墨纸砚送来。

抄抄写写的工作对于王喜凤来说不算什么大事,不过是提要求的人身份不一样,显得格外郑重其事。

赵姨娘也与有荣焉。这次她是真高兴。即便环哥儿没出头,可三姑娘还是入了娘娘的眼。若哪日看在姐妹情分上提携一把,未必没有好前程。

娘娘省亲,对这座奢靡的园子也给出了许多个人意见。管家们忙着按照娘娘的意思凿石刻字换牌匾门楹等,只待做好收尾再报给娘娘知悉。

省亲事毕,却依然在正月里,仍是年节下,两府日日设宴,夜夜笙歌,日子过得好不快活。之后史湘云来探,薛宝钗过寿,再有娘娘为贾府补过元宵节赐下的花灯迷,让众人都猜了将谜底送入宫中。

贾母听着以为是个雅趣,便也叫人设了围屏挂上灯谜,又将一帮娘子军聚在一起,摆下瓜果点心茶水,设了重重的彩头,一处乐呵呵猜灯谜。

宝玉向来在内宅厮混,贾母做啥都不能落下他;贾政带了贾环一道,发现贾兰不在,也命人接了来,完全是一副全家和乐的姿态。

王喜凤其实很喜欢这种状态。并不是说这样摆拍一般的家庭温暖如何吸引人,而是有贾政在,宝玉他们男孩子不觉得如何,女孩子们却是少了许多无谓的社交。作为三春的发言人,她小小的肩头实在承担了太多。

贾政在列,席间不免有些拘束。当然,贾母很享受小儿子这种主动的亲昵,留他猜了几轮谜语,又送出不少彩头,才让他下去,可谓将母慈子孝的主题烘托的淋漓尽致。

有三位才华横溢的表姐妹在,加上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宝玉,猜谜活动的后半程很是热闹。这才是贾母真正熟悉的午夜场。身边都是笑闹的儿孙,她老人家半眯着眼靠在榻上,旁边是全神贯注捶腿的丫鬟,那熟悉的力度和频率让老太太莫名地安心。

王夫人和凤姐轮着劝了几次,才将贪图热闹迟迟不肯散场的老太太劝去睡。

出了正月,天气逐步回暖,生活也渐渐回到正轨。

这日三春到王夫人处请安,令人意外的是贾政居然也在。不多时,宝玉也来了,众人见礼后复各自落座。贾政张口便是个好消息,只道娘娘怕这么好的园子落锁荒废,不如让家中姐妹们住进去,方不辜负好景致。宝玉更是被点名,与姐妹们一同入园读书。

贾政叫了孩子们过来,不过是叮嘱几句,其余诸事自然是王夫人看着安排。

宝玉来的时候步履沉重,走的时候却是一身轻松。贾母因听到他老子叫他,特意派过来保驾护航的两个嬷嬷跟在宝玉后头,撵都撵不上。

之后便是走流程。各人挑选喜欢的院子,挑选家具装饰摆设等等。贾家的姑娘们从小耳濡目染,从贾母那里学到许多收拾打理房间的审美技巧,各人的住处也早有自己的风格。大多数情况下,负责统筹工作的凤姐都能很好的将各人的审美需求纳入规划中,些许不如意的地方等搬家之后慢慢改便是。

因着李纨领着照顾小姑子们的差事,她们母子俩也要搬入园中。这就意味着,王夫人的院子后头史无前例地清静了。虽说以后请安要走许久的路,远不如往常那般方便,可谁也不怕走些点路。

娘娘省亲的时候大家都是游览过大观园的,谁住进去不得跟神仙似的惬意?如今她们得了这样的机缘,高兴都来不及,谁还有空想别的?

便是黛玉也有些雀跃。

她来贾府这么些年,一直跟宝玉一起住在贾母的荣庆堂。亲近是亲近,安全感十足,可雏鸟都有向往的天空,她们何尝不向往脱离长辈掌控的生活?她选的潇湘馆又恰是江南的样式,很合她的口味。

宝玉更是早早相中了怡红院,与潇湘馆离得又近,再合意不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